搜索
   登录

目录

糖耗子叫蛐蛐
所属图书:《织金老城纪事》 出版日期:2016-05-01 文章字数:1416字

糖耗子叫蛐蛐

提到“糖耗子叫蛐蛐”这个人,凡是见过其手艺者,无不叫绝与称奇。

绝在于后无来者,奇在于手艺之精湛与速度,令人瞠目。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有位干瘦的老者,常在大街上书店的门前设摊。围观的人,大人与小孩,从来不空虚。

但是很安静,除了叫卖的声音外,所有的眼睛都盯着那双同样是瘦瘦的手。

一会工夫,老者走了,身后留下一串遗憾。

糖耗子叫蛐蛐是老者的绰号,把这个绰号分解开来,就是由“糖”“耗子”“叫蛐蛐”几个词组成。所谓“糖”,是指这个人的手艺是以糖为原料的;“耗子”大约是指这位老者的外貌有点像耗子;“叫蛐蛐”则是织金人对蟋蟀的称呼,“蛐”字读音为“ju”而不是“qu”。而这个老者用糖做的“叫蛐蛐”,的确能像蟋蟀一样吹得响亮。

但是仅仅如此,那就不叫绝。

其实老者真名叫杨绍荣。但也有人说,这也不算,他其实姓李,是杨绍荣拜继给别人时取的名字。可见这老者经历有点复杂。

还在少年的时候,杨绍荣就出外谋生了,消失在四川的人海中。

有一天,他终于回来了,并娶了小东门守门人卢某的女儿。

于是,从民国的时候起,他就在织金大街上做起他从外面学来的手艺。

他的摊子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口大约四十厘米宽、六十厘米长的木箱。箱子里装的东西是:一口小型炭火;一口小烙锅;两只竹筒;一把竹签;一把稻秆;几色覃糖;一把剪刀。

炭火的作用,是温暖覃糖使其柔软而便于各种动作;烙锅是特制的砂器,分格,各格里装有红、黄、绿、蓝等各种色彩的覃糖;两只竹筒里,一个装水,一个装菜油,水、菜油用来粘连与分离覃糖,并使手与糖之间不粘连;竹签用来安放或串连塑像;稻秆是空心的,主要用途是套在竹签上,使塑造出来的各种塑像,能回旋转动,也可用来做孙悟空的金箍棒;剪刀则是唯一使用的工具。

杨绍荣做的覃糖艺术品种类很多,各种动物、人物无所不做,只要有需要,他便能做出来。价钱的高低,按糖料的多少来定,不分手艺的复杂与简单。价低的两分钱一个,价高的五分钱一个。

最让孩子们喜爱的是孙悟空耍金箍棒,不仅孙悟空可以在竹签上作360度的转动,手中的金箍棒,也可以舞动。孙悟空也塑得极为逼真,紧箍咒、衣服、裤子、鞋、腰带、眼睛、鼻子、口样样都有,简直就是精雕细刻出来的作品。最复杂与精致的,是“龙飞凤舞”塑像,细处如丝,薄处如蝉翼,似能飘动。

这样的塑像,想起来必然是精雕细刻才能出来,其实不然。

这里还得介绍稻秆的另一用途,就是吹气。

其实糖耗子叫蛐蛐所做的覃糖塑像,用料并不多,全是吹制品,里面是空心的。

只见他一边用稻秆往糖里吹气,一边施放各种色彩覃糖,一边飞舞剪刀,不需一分钟,一件漂亮、神奇的塑像便出来了。简单一些的,仅需几秒。

制作得这么快,肯定经过苦练才出来。这也是做这行手艺必备的功夫,因为从烙锅上拿上来的覃糖,数量很少,冷却也快。一但冷硬,便无法吹制了。

木箱上有许多插放竹签的小眼子,糖耗子叫蛐蛐把一件件做好的艺术品插上去,排成一排或两排,看起来,简直就是进入了艺术的微雕殿堂,也成了孩子们喜爱的娱乐世界。

糖耗子叫蛐蛐除了在街上卖糖制品外,在家里,也提供做供桌服务。

供桌即是红白喜事上用的供品,用米面为原料,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动物与果实,不仅品类多,而且数量也多。

以前做供桌,特别讲究,做得好的也多,但没人超过糖耗子叫蛐蛐。他所要的钱,也比别人高:五元。

80年代中期后,没再看到糖耗子叫蛐蛐露面,可能他死了。其实也没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的绰号。也没人学得他的手艺,他的艺术,只属于从前。

织金老城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