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小吃店与票贩子
所属图书:《织金老城纪事》 出版日期:2016-05-01 文章字数:1393字

小吃店与票贩子

提起织金小吃店,现在的很多人还记得,它在十字街口往南第四个门面处。

其实在有小吃店前,这里卖的不是小吃,而是熊泽清开设的一个杂货铺。熊泽清家的杂货铺,主要卖食品方面的杂货,如菜油、酱油、泡菜及其他土特产。因为品种齐,店主待人和善,生意也很不错。不知什么原因,后来这里又变成了小吃店。据说小吃店是张百涵与几个人合伙开的。这张百涵是织金中学的数学教员,当时织金的老学究们大都教国文,像他这样教数学的,还真的少。

小吃店有两个门面的大小,因为铺子宽,卖的小吃品种也就多,有豆浆、油条、油炸粑、滚米团、馄饨、包子等。这个小吃店,算是当时织金最大的一家小吃店。

20世纪50年代后,小吃店归了公了。小吃店归公的原因,据说房东是熊家,与熊思英挂得上钩。熊思英在黔西县任民国县长,新中国成立后被正法,他在织金十字街的老房,自然都归了公,有牵连的也脱不了干系。

5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后,人们同样叫它小吃店。

小吃店里做的是包子、馒头、面条,也做饭炒菜。大铁锅与蒸笼里散发出浓浓的热气。当我们这些孩子从小吃店门口路过,刚好碰到炒菜香时,就羡慕得不得了,直淌口水。其实我们并不是指望能进去吃上一次大白米饭和炒菜,只要能吃上一个包子或是馒头就不错了。

整个织金城,除了大饭店,就只有这里有伙食卖,所以六七十年代的人,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地方。

但是,有是有卖,有钱也买不了,必须有粮票。虽然每户居民也发了粮票,但是谁也舍不得用,都把它卖给了票贩子,票贩子又卖给单位上的人。所以,除了领工资的人,普通人都不进小吃店。

在小吃店工作的人,也特别令人羡慕,因为他们天天守着好吃的。虽然这里的工作人员,算不得正式人员,但要进入,还真的不容易。一个长得又胖又肥的女人,她说,她认了一位人大主任为家门,才得以进小吃店。而之所以要让她进入小吃店,就是为了让她能吃得饱,并且还可以吃得好一点。

说起织金资格最老的票贩子,恐怕要数马疯人了。

马疯人其实名叫马兴发,长期穿着一件绿色军大衣,个高而瘦,但是看起来也帅气和有军人风度,这似乎与疯子的名头联系不上来,不过的的确确人们都叫他马疯人。

有人说,马疯人是个转业军人,干公安工作,因为妻子长得好,被局长夺走了,他没办法,就只好疯了。但是这只是个传说,没有得到证实。

马疯人浪迹江湖,就靠贩卖粮票为生。当时不知是要到邓子春家这间屋子里来领粮票,还是进小吃店购买食品先得用粮票来这里开单,总之邓子春家房子的前面,总是聚集了五六个贩卖粮票的人。有时贩卖粮票的人数会增加,而这些新增加的人,并不是专门的票贩子,而是拿着自己领到的粮票,自己来贩卖,想多卖点钱。

贩卖粮票的人,并不老是站在邓子春家门口,有时到街对面聚集。虽然大家聚在一处,可谁也不跟谁说话,要是有人来卖粮票或是买粮票,大家才去争买或砍价。

马疯人就在这群人之中,由于他个头高,又穿着长长的绿色军大衣(那个时代,能穿上绿色军大衣的人不简单),所以特别显眼。而他的生意也好做一些,因为人人都认识他。

马疯人在做粮票贩子生意的这段时间,与小银秀结婚了。小银秀是个盘子脸,年轻而漂亮,但也是疯人,是怎么疯的,没人知道。

80年代后,小银秀跳双堰塘死了。为什么要跳?也没人知道。

据说马疯人后来又找了一个叫小金秀的老婆,我却没有见到过,只是有人说,马兴发是金秀银秀都占全了。

马兴发死的时候,全城家喻户晓,但却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织金老城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