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柯四爷
所属图书:《织金老城纪事》 出版日期:2016-05-01 文章字数:3850字

柯四爷

清朝末的平远州,早晨显得特别宁静。

当一轮红日从朝阳街头露出来的时候,一位身着长衫、留着山羊胡、披着长辫的男人已经来到太平桥上。

虽然天气还没变热,此人手中却执着扇,摇动中胡须拂动。

有妇人提着一篮鸡蛋正从桥上经过,被男人叫住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男子道:

“蛋价是比平常高了点。你不让价,我又没有买处。好,我买下了!”

男人从篮里捡起鸡蛋,放于桥阶上。由于桥阶上的石板是倾斜的,就叫妇人用手围着,把鸡蛋一个一个地放进去,计算数目。

数完鸡蛋的时候,太阳已经由红色变成了白色。男人扇了几下风,才伸手去衣袋里找钱。可是摸了半天,就是不见钱。男子一拍折扇道:“拐,今天换衣服,忘了带钱!好在我家离这里只有几步,你等着,我这就去拿!”

男人一去没再回来。

妇人护着斜石板上的鸡蛋,一点也松不得手。一滴滴的汗水,落在堆高的鸡蛋上。

那位男人,正是柯四爷。

柯四爷,清末平阳城人。虽一身儒雅打扮,却识字不多。

从清朝至今,在织金城乡流传故事最多的,正是这位平凡不过的柯四爷。柯四爷是好人坏人,说法不一。凡柯四爷走过的地方,接触过的人与事,都令人啼笑皆非。这些故事就像野花野草,四处生长。

清朝时期,大青山是织金马匹交易最热闹的地方。逢到这一天,柯四爷就会从东门外的织金街上背砂锅到大青山贩卖。

赶马场的人也都认得柯四爷,也都知道柯四爷不是好惹的人。但是其中一位卖马的人就是不服,牵着马拉着伙伴就走到柯四爷的摊前了。

卖马人对柯四爷道:“我要买锅!”

柯四爷扇着扇子:“大锅小锅随你挑,要多要少随你选!”

“说话算数?”

“算数!”

卖马人指着一口较大的砂锅说:“就选这个!”

“好!”柯四爷把砂锅放到卖马人面前。

卖马人道:“我只买一半!”

“好!”柯四爷一掌便把锅劈成了两半,把一半递给卖马人。笑得正得意的卖马人,这下笑成了震惊之色。

众人也没料到柯四爷敢于这么做。

卖马人付了一半锅的钱正准备离开,柯四爷却道:

“慢着!我看你这匹马还不错,我买一斤!”

卖马人震惊之色没了,一下呆住了。柯四爷继续道:“你买半边锅,我一点不打顿;买你一斤马肉,就不爽了?”

众人大笑。卖马人面色难堪。

柯四爷家的对面是铁匠铺。到了冬天的时候,柯四爷喜欢到铁匠铺里去取暖。不过这柯四爷有个坏习惯,就是喜欢拿着火钳把玩,还不停地把炉火里的煤翻来倒去,这就引起了铁匠的反感。一天,柯四爷再次来到铁匠铺,伸手拿火钳,一阵火辣便从手上传递上来。众人大笑。柯四爷看着自己手上火红的烙印,却没有叫痛,而是拉起了家常:

“今天我老婆要上街卖米,打开箱子,钱没了。就问儿子,儿子说的确是他拿的钱,不过拿给他爹买喝酒了。老婆就骂儿子:‘叫你不要拿钱(钳)落(烙)你家爹的手,你偏要落(烙)你家爹的手!’”

众人一听,笑声立止,铁匠更是丢了面子。

早上起床洗漱之后,柯四爷便拿出猪皮内侧抹嘴唇,这是柯四爷每天都要做的事。不过今天的猪皮有一股浓浓的恶臭味,柯四爷赶紧重新洗漱,重新买来一块猪皮涂抹。

六月的中午阳光更是灿烂,柯四爷又来到铁匠铺。

“油腻吃多了,心烧得很。铁匠,来碗茶清淡清淡一下!”这便是柯四爷涂抹猪皮的缘由。

铁匠端了一碗茶出来,却又缩回了手道:“我闻到你一嘴的屎尿味,怕你脏了我的碗!”

看着铁匠小偷一样转动的眼珠子和神秘的笑,柯四爷明白了:铁匠在猪皮上做了手脚。不过柯四爷并不道破。

依然是阳光灿烂的一天,柯四爷在门口叫嚷开了:“我这个婆娘,做的是什么酱哟?”

街坊围拢过来,铁匠也去看个究竟。

柯四爷右手执扇,左手执碗:“大家看看嘛,你们家做的是酱,我老婆做的是屎!”

正是晒酱的季节,路上摆了很多酱缸。

大家往柯四爷的酱缸和他碗里的酱围观,大惑不解。

“我说我老婆做的是屎,她硬说是酱,大伙给评个理!”

李四说:“四爷说的,我信!”

原来,几年前,李四的父亲生病,家里为了找医生的事而焦头烂额。柯四爷来了,说还找什么医生,我家里有药。

李四家人去取,回报:四娘说没有。

柯四爷道:“在门背后,取来便是!”

李四家人取来了二胡:“不见药,只有这个!”

“这就是药(乐)嘛。”柯四爷说,“准备后事吧!”

李四这才明白柯四爷的用意。原来,人过世后,就要举办丧事,丧场是离不开二胡等乐器的吹拉弹唱的。李四救父心切,父亲死了还不相信。

从此织金也多了一个歇后语:柯四爷的二胡——倒板了。“倒板”在织金方言里,即指人过世。

铁匠见李四这么说,心里自然不服气。这时柯四爷声音更大了:“屎就是屎,酱就是酱,不是铁匠铺里的铁巴,想打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铁匠一听更来气,夺过柯四爷手中的碗:“我就不相信酱会变成尿!”一口喝了下去。

见铁匠喝了后怒目圆睁沉默不语,柯四爷却很平静:“你已经尝过,你说给大家听听,是屎或是酱?”

铁匠这下明白了,自己给柯四爷的猪皮抹屎,柯四爷回了报复。

“是酱!”铁匠话音未落,人已经逃回了铁匠铺,赶紧呕吐。众人皆不知何故,唯柯四爷心里有数:铁匠只能说是酱。否则,不仅承认自己说的错了,而且也太丢面子。

柯四爷让人吃屎的故事传遍了织金,也传到时任知州的耳里。

知州龚德芳令差役捉拿柯四爷。

来到衙门大堂,柯四爷见知州大人正在闭目养神。虽然柯四爷没犯什么大事,不过面对以酷刑著称的龚德芳,心里不免心虚。

龚德芳是织金历史上有名的酷吏,百姓怨声载道,不像前任黄越生那样善待平远州民。当时织金就流行这样一首打油诗:

“轰隆一声出衙东,人说老龚发酒疯。曲断民间多少事,板花飞溅血流红。”

龚德芳只把眼睛睁了一条细缝缓缓地对柯四爷道:“知道为什么抓你来?”

“回大人,小人不知!”

“啪”地一声,龚大人拍响惊堂木,撑了精神:“大胆,不用杖刑,看来你不会招供?”

柯四爷赶忙道:“小人不过与朋友们开点小玩笑,乐乐而已。如果大人认真,你看我这样一根干柴棒棒,要不了几下板子,就去火了(死了)。人人都说龚大人好很(狠),爱民如子,明镜高悬之下办案公正,不会为了这点小事要了小人的命吧?”

“嘿嘿,未必!”龚大人冷笑了一下,“人人都说你柯老四特别机灵,我今天就要见识一下!”

“大人,这些都是乱说的,小人愚笨得很!”

“我给你出道题,答对了,二十板子就免了。答错了,加十倍打二百板子,你看如何?”

柯四爷一听龚大人的说法,知道他明摆着就是默好了点子整自己,于是做出为难的样子道:

“大人,这不公正!”

“如何不公正?”

“如果我答错了,二百板子我的小命肯定就没有了。答对了呢,只是免去了二十板子,二十板子于我说不定还能保住命。两头比较,我情愿领受二十板子!”

“怎样才算公正呢?”

“我如果答对了,外加十两银子,这样我才划得来。”

龚大人脸色有些难看,默了一下,才接话道:“行,十两银子就十两银子。”然后再拍了一次惊堂木道:“听好我的题目,你只能说出一个字,让大堂内的人都大笑,这样就算你赢。”

“大人,这不公正!”

“怎么又不公正了?”

“大人出的题,简直歹毒得很。大人不要生气,在平远州大家就把出得好出得绝的点子叫歹毒,如果不是龚大人这样有文化有水平的人,一定出不了这么歹毒的题。这样难的题,我得用三天来思考。”

龚大人脸色像是被冷冻了一样,更加难看:“给你三炷香的时间回去思考。退堂!”

柯四爷走出大堂,昏昏然不知去处,真被龚德芳的题目难住了。

清末平阳城的街上,挑着、提着、挂着、走动着卖的,有酒,有油,有炒米糖,有水晶凉粉,有糍粑、水果等;还有设摊卖小吃的,有凉糕、粢糕、甑甑糕、瓦尔糕、荞凉粉、臭豆腐等;还有开店的,绸布店、纸火店、皮革店、糕点店、小吃店、百货店、米店、干货店等。喊声、叫卖声、交易声不绝于耳。不过这一切对于柯四爷来说,似乎什么也没听到,也看不到。

不知不觉走到了观音庙前,一阵二胡声响起,接着一阵铜钟撞击声从庙里出来。柯四爷一惊,注目一看,观音庙的石门坎上,瞎子杨半仙正坐在上面拉二胡。

柯四爷突然有了主意,走向杨半仙。

“杨半仙,你害得我一阵好找。奉衙门龚大人之命,请你到去折张张(算命)!”

杨半仙一听知州请自己算命,高兴得不多问,就跟着柯四爷向衙门而去。

柯四爷领着杨半仙经过祝家巷、西前街,从后门进入衙门后院圭峰下的水池边,让杨半仙面向池塘站立。

“在此稍等一会,万万不可乱走一步。我去请龚大人过来,你一切照我的去办,必得重赏!”

杨半仙回话道:“谢谢柯四爷关照,有了重赏,定请老哥你多喝几杯!”

柯四爷去到大堂,见里面已经聚集了很多平远官员和士绅。表面上请这些人来做见证,实际上是让这些人来看看龚大人怎样耍威风。

大家跟着柯四爷往后院走来,一路议论着柯四爷必输无疑。与龚大人打得火热的,则互相叮嘱道,不管柯四爷说什么字,谁也不准笑。

快要走到池塘边的时候,柯四爷突然叫了一声“跪!”

瞎子杨半仙这一跪,就跪进了池塘。众人先是一惊,随后见瞎子在水里的狼狈相,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柯四爷赶紧拾起丢在池塘边的二胡,把杨半仙拉了上来。

“尔妈的柯老四,你好缺德哟!”惊魂未定的杨半仙,还在瑟瑟发抖,抓住柯四爷的手不放,“老子今天不会放过你,与你拼了!”

见此状况,众人更是大笑不止,龚大人自然免不了。

“杨先生息怒!”柯四爷对杨半仙道,“我并没想要戏耍先生,而是迫于无奈。看嘛,龚大人有重赏了!”

龚大人这时才发觉上当,笑容一下子停住。

见龚大人不语,柯四爷继续说道:“有这么多人作证,龚大人不会食言吧?”

龚大人只好给了柯四爷十两银子,愤然离去。

柯四爷又把十两银子全数给了杨半仙,陪他换衣喝酒去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平远州发生旱涝和冰雹重大灾情,龚德芳不但不积极赈济灾民,反而催交钱粮。平远州民和士绅联名上告,龚德芳被贵州巡抚撤职查办,调黄越生(绍先)第三次任平远知州。

织金老城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