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宋大马刀”与“地方爷”
所属图书:《织金老城纪事》 出版日期:2016-05-01 文章字数:1465字

“宋大马刀”与“地方爷”

1936年8月初,阮俊臣、欧阳崇庭带领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及宋老跛带领的土匪武装攻打织金县城,县政府向省城急电,贵阳城防司令宋醒带领一支人马立即向织金赶来。

宋醒,湖南宁乡人,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团第十五团团长、旅长等职,因作战勇敢,总是提着马刀冲在第一个,所以有“宋大马刀”绰号。

宋大马刀军纪严明,疾恶如仇,特别是对地方恶霸、土匪流氓绝不手软,走到哪治到哪,在贵阳任城防司令期间,就已经是名声大振。

阮俊臣、欧阳崇庭、宋老跛等虽然离开了织金城,却依然在织金周边县城及织金乡镇活动。被抢、被杀、电话线被破坏的消息,不断从织金城外及各乡镇传来。

宋大马刀驻扎织金城后,开始清剿“贵州抗日救国军”及宋老跛的土匪武装。欧阳崇庭主要在织金、纳雍、黔西一带活动,被打败后,化装成外来的普通百姓,找到新任县长曹毅,以“老乡”的身份,获取曹毅的信任,于民国二十六年冬,被任命为第八区(三塘)义勇队队副。

宋大马刀来织金,除了平息匪乱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调查地方爷张绍山贪污军粮、私刻公章一事。

织金县政府在宴请宋醒的时候,地方爷也在场。平常就不可一世的地方爷,似乎也不把宋大马刀看在眼里,言语之中,颇含讥讽。而宋醒却任其所为,显得很平静。

过了数日,宋醒的一个勤务兵去回龙潭,在吏目巷周家烟馆处,恰巧碰到地方爷在烟馆里大骂:“那宋大马刀算什么东西?发生什么事,有县长去管,关他什么屁事?”

原来,前不久,南城门外小市场张皮匠家的儿子被对门高皮匠家的儿子无意中杀死了,闹到县里,县长刘钟荫早就去省城受训去了,就连阮俊臣、欧阳崇庭的部队攻打织金城时,这个人也不在。于是高、张两家就去找宋司令解决。

宋司令听了两家的陈述后道:“死者与杀人者都还是孩子,不知事,要是把高家的儿子拉去枪毙了,于事无补,这样吧:张家的儿子由高家好好安葬,以后两家老人的生活与后事,就由高家的儿子来负责。如果同意我说的,两家就立张字据!”

张、高两家觉得宋司令的解决办法是最好的,也就同意了。

周家烟馆里几个人论起这事,令地方爷有些不满,就骂开了,没想到却被宋大马刀的勤务兵全听到了。

勤务兵立即就反身去报告司令。

此时宋大马刀已经把张绍山贪污公款、私刻公章的事调查清楚,正要捉拿,便让一排人,去南城门抓捕张绍山。

士兵把地方爷家的门口围住,还派几个到城墙上去,以防地方爷从后院逃走。

早已回到家的地方爷,猛然听到剧烈的打门声和“张绍山开门”的叫嚷,很是气愤,便对自己的女人们道:“哪有之种打门之种直呼人的?给我找马棒来!”

七个女人很快就找来了大大小小的棍棒。

地方爷怎么会有七个女人呢?原来,这地方爷不仅好财,也好色,见到哪里有好的女子,就会想方设法弄到手。

地方爷打开门,正要发威,几把刺刀已经架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和顶在自己的胸口上。

士兵冲进家里,解来桶绳,绑走了张绍山。

张绍山被带走后,就只有传闻了。有人说,张绍山被关进了一个低矮的屋子里,不能站立,只能躺着;有人说他被装进了一个米把来高的囤箩里,站也不成,睡也不成。囤箩是织金人装粮食用的工具,用竹条编制而成,形似下小上大的陶罐。

虽说是传说,未必真实,不过这宋大马刀无论走到哪,惩治恶人的方法总是很特别,也很切题。比如他在某地碰到了一个为富人作假证的人,查清事实后,便叫人买来一块猪油,挂在富人的屁股上,让这位作假证的人当众舔肥油。张绍山是军粮官,关在装粮食的囤箩里,似乎符合宋大马刀的个性。

由于不能活动,张绍山被拉出宣判死刑的时候,双脚已经枯萎,不能站立,最后被杀于北门祭祀台。

织金老城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