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施总兵所翁龙 [1]
君不见所翁所画龙,虽画两目不点睛 [2] 。曾闻弟子误落笔,即时雷雨飞腾空 [3] 。
运精入神夺元化 [4] ,浅夫未识徒惊诧 [5] 。操舵移山律回阳,世间不独所翁画 [6] 。
高堂四壁生风云 [7] ,黑云紫电日昼昏 [8] 。山崩谷陷屋瓦震 [9] ,雨声如泻长平军 [10] 。
头角峥嵘几千丈 [11] ,倏忽神灵露乾象 [12] 。小臣正抱乌号思 [13] ,一堕胡髯不可上 [14] 。
视久眩定凝心神 [15] ,生绡漠漠开嶙峋 [16] 。乃知所翁遗笔迹 [17] ,当年为写苍龙真 [18] 。
只今旱剧枯原野 [19] ,万国苍生望霑洒 [20] 。凭谁拈笔点双睛 [21] ,一作甘霖遍天下!
译诗
解说
贵州总兵施瓒,祖上是蒙古人,投降明朝,祖孙几辈人征虏屡建功勋,受封怀柔伯爵位,到施瓒已承袭多代。施瓒的父亲施鉴也曾立功贵州,卒于南京私第。弘治6年施瓒充总兵官镇守贵州兼提督清平卫等地方。王阳明到贵州时施瓒已是任职于此十几年的老将军了,看来他比王阳明要大得多。王阳明离开贵州不几年,施瓒就因病乞养回到南京,不久故去。
南宋名家陈容(所翁)画的龙,不但艺术价值高超,而且存留不多,是为稀世珍品,也只有施瓒这样的家世才能有此收藏。王阳明除这首题画诗外,施瓒还曾请他为自己命人绘制的“气候图”作序,可见他们是数有过从的。一位高高在上的总兵,同一位遭贬的底层的小小驿丞亲近,足见王阳明超常的人才魅力。
这首诗把一幅画写得栩栩如生,大气磅礴,最后联系到民生上去,显示了作者的博大情怀。
[1] 施总兵:贵州总兵施瓒,王阳明在《气候图序》一文中称其为“大总兵怀柔伯施公”。总兵是虚衔,怀柔伯是施瓒承袭其前辈的封爵。所翁龙:南宋陈容,号所翁,是画龙圣手,其《墨龙图》一幅现存广东博物馆,美国、日本藏有复制品。
[2] “虽画”句:传说梁武帝时大画家张僧繇在寺庙墙壁上画龙,而不点睛,人问其故,他说点睛就会飞走。在众人的坚请下,他点了两条龙,果真腾空而去。从本句“虽画两龙不点睛”,可知对陈容画龙的神奇效果,也有这样一个传说。
[3] “曾闻”两句:弟子点睛都会飞腾,其神奇超过张僧繇。
[4] 运精入神:运转自身的精明,达到神妙的境地。 夺元化:夺得天地造化的神功。
[5] 浅夫:见识浅薄的人。 徒惊诧:只有空自惊讶。
[6] “操舵”两句:意思是试看操舵、移山、天地节令阳气回复等人和自然中神奇的伟力,所翁画龙的功力就同那些一样地出神入化惊天动地。
[7] “高堂”句:指高堂中挂了所翁所画的龙产生的视觉效果。
[8] “黑云”句:对高堂中产生的视觉效果的具体描述,下两句同。紫电:紫色的雷电。
[9] “山崩”句:还如闻山崩谷陷之声,声震屋瓦。
[10] “雨声”句:又如听到暴雨倾泻之声,声如长平激战。 长平军: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在赵境长平(今山西高平)激烈大战,双方大军人数上百万。赵军大败。
[11] “头角”句:指画幅中龙的头角。峥嵘:在这里是长大突出的意思。
[12] “倏忽”句:陡然间像神灵显现在天空。 倏忽:急速,忽而。 乾象:天象。
[13] “小臣”句:《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传说:黄帝在荆山下铸鼎,鼎成,有天龙垂着胡子下迎。黄帝骑上去,群臣后宫跟着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就腾身而起。其余没能上去的小臣,连忙抓住龙的胡子,胡子被拔掉了,连同黄帝的弓一齐坠落。仰望黄帝上天,下面的人只有抱着那弓和龙的胡子大叫。所以后世就把那铸鼎的地方叫做鼎湖,把弓叫做乌号。
[14] 胡髯:即鬍髯,胡子。
[15] 眩定:昏眩过去。 凝心神:凝神,专注。
[16] 生绡:没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常用来作画。 漠漠:这里是迷蒙的意思。开嶙峋:显现出龙身奇突的骨象。
[17] 乃知:于是知道。 所翁遗笔迹:所翁遗留下来的笔迹。
[18] 为写:所画。 苍龙真:(所画)苍青色巨龙的真品。
[19] 只今:现今。 旱剧:大旱。 枯原野:原野干枯。
[20] 万国:普天下。 霑洒:雨水浇淋。
[21] 凭谁: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