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 [1]
谪居屡在陈 [2] ,从者有愠见 [3] 。山荒聊可田 [4] ,钱镈还易办 [5] 。
夷俗多火耕 [6] ,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7] 。
岂徒实口腹 [8] ?且以理荒宴 [9] 。遗穗及鸟雀 [10] ,贫寡发余羡 [11] 。
译诗
解说
王阳明到龙场不是充军,而是贬官,比照今天来说,相当于从国家部里一名高官降为一个边远地区的基层小干部。不过,不管怎么样,还是个小官儿。可是他到任后,既没有住处,又没有吃的粮食,那真是匪夷所思了。
客观事实就是这样,住处自己想办法,草庵不行住山洞,粮食不继呢,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解决的?就是千难万难地解决了,能保证以后无虑吗?这个忧患意识是逼出来的,他需要未雨绸缪,尽可能临危自救。这就得要赶快开荒种地了。
按推算他当是二月中旬到那里的,开荒的时候还“春未深”,可见这也不过是他到龙场最多一二十天的事,时间再长春天都过完了。总之,不应在三月中旬以后。按说三月初已是春深了,这应该是他强调抢种还来得及的话。
“在陈”,是孔子在陈国断粮,这里以孔子相比,虽然反映那个时代对涉及圣人的言语还不是那么严苛,但毕竟他也是相当大胆的。
[1] 谪居:在贬谪之中。 绝粮:断粮。 请学于农:向农家请教耕作。将田南山:将要到南山垦种。 永言寄怀:用歌咏寄托自己的情怀,指写这首诗。永,同“咏”“詠”。
[2] 屡在陈:屡次绝粮。孔子周游列国,在陈国绝粮。所以这里的“在陈”,就是绝粮的意思。
[3] 从者:就是他的两个小仆人。 有愠见(xiàn):脸上表现出怨脑的神色。
[4] 聊可田:姑且可以耕种。
[5] 钱鎛(bó):二者都是农具。钱,是铲子;鎛,是锄头。
[6] “夷俗”句:当地民族的耕种习惯多用刀耕火种。
[7] 犹足佃:还足以耕种。佃,这里是耕种的意思。
[8] “岂徒”句:难道仅只是为了吃饱。
[9] 理荒宴:调理日常中的无所事事。宴,安逸、闲散。
[10] 遗穗:(庄稼收割后)掉在地里的穗子。
[11] 余羡:盈余。
[12] 出耒(lěi):荷着农具出去。耒,农具。
[13] 霜霰(xiàn):霜和小冰粒。贵州春寒中常有冻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