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陆佥宪元日喜晴 [1]
译诗
解说
冬季同别的季节不同,在很近的地方天气一般是不会有太大差异的。而元日这天贵阳却是城里天晴城外下雪,这就引起了陆佥宪的诗兴,事后还送给在龙场的王阳明展阅。阳明先生的这首诗就是从陆诗生发开来的。
城里是夕阳烂漫城外是雪花飞舞,大冬天的,两下相隔不过十里的地方就会如此不同,真是奇事。当然诗人也知道造物者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只是城里本来是温暖的反而赐予阳光,城外本来要寒冷得多却又雪花飞舞,这就让人心里不平了。想那城内官府高高的楼台映着夕阳,城外细民的茅舍却处在飞雪之中,在裹挟松竹的寒风里瑟缩着,那是多么颠倒。
如此,那些受冻的乡民只有僵卧在布被中哀愁,彻夜难眠。读来我们就领悟到诗人对陆佥宪“喜晴”,是不愿苟同的,他诗中是在提醒对方不能只是喜,还应该忧,应该关心城外百姓的疾苦。王阳明想到的是百姓,这是他着眼点的无比可贵之处。
最后还要说一说的是,这首诗前后都是写元夕的诗,所以它题目中的“元日”疑是“元夕”之误。
[1] 次韵:和韵。 陆佥宪:陆健,字文顺,浙江鄞(yín)县人,时任贵州佥事。佥宪,对佥事的美称。中古称高层的上司多加“宪”以示尊,如“大宪”“宪台”。王阳明同陆文顺多有诗歌唱和。 元日:元旦,大年初一。
[2] “城里”句:按文意这个“城”应指贵阳城。这天贵阳城里夕阳烂漫,但是城外有的地方却仍下雪。
[3] 相将:相共。
[4] 造物:造物主,天地的主宰者。 曾何意:何曾有别的意思。(这里是说并不是有意的安排。)
[5] 底是:终是,实在是。
[6] 柏府:御史官府的别称。这里指城里佥事的官府。 衔:衔接。 倒景:指天上最高的地方(道家用语)
[7] 茅茨:茅舍。 泻寒声:流动着寒声。泻,本指水的流淌,这里是借喻。
[8] 布衾(qín):布被。 莫谩:不要无休止地。谩,同“漫”。
[9] 积素:积雪。 曙明: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