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生夜坐
谪居澹虚寂 [1] ,眇然怀同游 [2] 。日入山气夕 [3] ,孤亭俯平畴 [4] 。
草际见数骑 [5] ,取径如相求 [6] 。渐近识颜面,隔树停鸣驺 [7] 。
投辔雁鹜进 [8] ,携榼各有羞 [9] 。分席夜堂坐 [10] ,绛蜡清樽浮 [11] 。
鸣琴复散帙 [12] ,壶矢交觥筹 [13] 。夜弄溪月上 [14] ,晓陟林间丘 [15] 。
村翁或招饮 [16] ,洞客偕探幽 [17] 。讲习有真乐 [18] ,谈笑无俗流。
译诗
解说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学生们到来,给作者的生活带来的轻快和喜悦。诗的题目叫“诸生夜坐”,其实写的并不是一天的事,在“分席夜堂坐,绛蜡清樽浮”之前是头一天的事,下面是以后若干天的事。
这诗读下来,学生们的到来,似乎主要是同他在一起吃喝玩乐而已,其实主要还是讲学。要知道这是写诗,重点又是摆在学生们的到来给予他的种种快乐上,所以全篇写得轻松活泼、情趣盎然。如果写上一大篇他们如何讲学,讲了些什么问题,那还叫什么诗呢?那不大煞风景吗!
我们还要弄清楚,王阳明是讲学,不是教书。“讲学”是不拘形式的,除正襟危坐的面授外,其他行走坐卧、饮宴游乐都可以。学生老师之间,更多的是交谈式的、讨论式的,不是被动地接纳,更不是现在一些人理解的课堂教学。
从诗中的“村翁或招饮”,使我们想起他在《西园》诗中曾有的“尽醉即草铺,忘与邻翁别”的句子,不知这“村翁”和那“邻翁”是不是一个人,总之,他与乡民的亲密关系可见一斑。
[1] 澹虚寂:无味、空虚、孤寂。澹,同淡。
[2] 眇(miǎo)然:很远的样子。 怀同游:思念意趣相投的人。游,指交游、友人。
[3] 山气夕:山色晚了。
[4] 孤亭:何陋轩前建有一个亭子,王阳明把它命名为君子亭。孤亭当指此亭。俯平畴:俯视冈下的平地。
[5] 草际:草丛边。
[6] 取径:选取的路线。 如相求:像是向这边寻求路线过来。求,寻。
[7] 鸣驺(zōu):旧时显贵出行随处吆喝开道叫“鸣驺”。这里是借用,指赶马的吆喝声。
[8] 投辔(pèi):栓了马缰绳。辔,马缰绳。 雁鹜(wù)进:依次走过来。雁鹜,指大雁。雁行有序,故用来比喻依次前进。
[9] 携榼(kē):携带着酒。榼,酒具,这里代指酒。 各有羞:各自还带有菜肴。羞,通“馐”,美味的菜肴。
[10] 分席:入座。入座要按长幼尊卑而定座次方位,故称分席。
[11] 绛蜡:红烛。苏轼诗:“绛蜡烧残玉斝飞。” 清樽浮:杯中斟上好酒。樽,酒杯。好酒在杯中颜色透明,故称清樽。
[12] 散帙(zhì):书套打开,各册随意放着。旧时线装书每部数册用一个书套包装,称为一函,又叫一帙。所以书套打开各册随意放着叫散帙。
[13] 壶矢:这里是以箭投壶的意思。投壶是古时宴会赌酒的一种游戏,参与者以箭投壶,按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饮酒。 交觥(gōng)筹:觥筹交错。觥,酒器;筹,记胜负的筹码。
[14] 夜弄:弄,玩耍。
[15] 晓陟(zhì):陟,登高。
[16] 招饮:请去喝酒。
[17] 洞客:指喜爱在深山洞穴探奇的游者。 偕探幽:一同探寻深幽的处所。
[18] 讲习:见前注。
[19] 风沂兴:指孔子的学生曾皙畅想的结伴在沂水边春游的兴致。事见《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曾皙说:“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 千载句:意思是同千载前的曾皙心情是相通的。 相为谋:互相商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