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僮作纸灯 [1]
译诗
解说
这首诗写的是王阳明在龙场元宵节张挂纸灯的事。
他头年春二月间到龙场,转眼一年过去,又到元宵。这个元宵节乡民做纸灯的很少,但他在当地所收的小仆人倒是一个做纸灯的好手,可见那里的元宵节还是有张灯的习俗的。眼下做灯的很少,可能是年景不好的原因吧。
王阳明想张挂纸灯,可他和他带来的两个小仆人都不会做,恰巧那苗家小仆人说会,于是便让小仆人着手。做成张挂起来后,那满月的柔光映着红霞般的彩灯,给梅枝绰约的院落增添了无限喜气。原来诗人要张挂彩灯不止是为这节日,更有一层珍惜年华的深意在内,那强撑的欢笑便包含了无限的辛酸。
诗中最后由眼前想到京中的王侯,应该是充满了对边远贫民的同情与无奈。
[1] 家僮:家里未成年的仆人。 作纸灯:为元宵节而做的纸灯。
[2] 灯事赊(shē):灯事,指元宵节张灯之事;赊,稀疏。
[3] 蛮奴:指诗人在当地苗民家找的一个僮仆。在王阳明爱怜的语气中如此称呼,可见他一直是存在着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民族偏见。 试巧:展现巧手。 剪春纱:春纱,一种生丝织成的薄纱,可用来剪制纱灯。从题目看这里的“春纱”当是纸的代称,按他当时的条件是无春纱可剪的。
[4] 花枝:那花是梅花,他另有《元夕二首》,其中有“春还草阁梅先动”可证。
[5] 绮(qǐ)霞:绮丽的霞光。绮,美丽。那灯使用的当是红纸,所以其光如霞。
[6] 取办:办理。 不徒:不仅是。 酬令节:酬答令节。令节,美好的节日。
[7] 惜年华:对新的岁月的珍惜。
[8] 京国:京城。 王侯第:王侯之家。第,门第。
[9] 中人产:中等人家的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