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山途二首(其二)
所属图书:《王阳明贵州诗译诠》 出版日期:2017-04-01 文章字数:784字

山途二首(其二)

南北驱驰任板舆 [1] ,谪乡何地是安居 [2]

家家细雨残灯后 [3] ,处处荒原野烧余 [4]

江树欲迷游子望 [5] ,朔云长断故人书 [6]

茂陵多病终萧散 [7] ,何事相如赋子虚 [8]

译诗

解说

诗人在贬谪之中,身体又多病,心情常常是沉重的。这时他的环境有所改变,可以到处走动一下了,这一方面是对周边的一种观察和了解,一方面也有试探寻找一个或可安居之处的意思。但似乎他的所见都是一些凄苦和荒凉,自然难以适意。而中土家园,又是望不见踪影,得不到音信,在万般无奈之中,想到了和他一样多病的司马相如,想到其人的寂寥与落寞,司马相如那排遣于闲散低回之中的作品,不正是和自己渴望思归的心情暗合吗?

所以我们说,这两首诗还是曲折地表现作者对归隐的渴望。王阳明在贬谪之中直接间接写到归隐的诗篇很有一些,这两首又是一种表现方式。


[1] 驱驰:奔跑。这里是快走、赶路的意思。  板舆:古时人抬的代步工具。这里是指“滑竿”之类的竹轿,即诗人在《龙冈漫兴五首》之一里“雪寨篮舆每独游”所说的“篮舆”,又称“肩舆”。

[2] 谪乡:被贬谪的地方。

[3] 残灯:将熄灭的灯。

[4] 野烧:见《元夕木阁山火》注。

[5] 欲迷:要遮断。  游子望:游子的视线。

[6] 朔云:北方的云。  长断:远远隔断。

[7]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武帝生前在茂乡为自己营造陵墓,并迁徙富豪到那里居住,改名茂县。茂陵多病:事指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以辞赋任汉武帝的文学侍臣,后因病免官,也住在茂陵。  萧散:闲散,冷落。

[8] 赋子虚:写《子虚赋》。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写在受知于汉武帝之前,这里是泛指他的闲散的辞赋。

王阳明贵州诗译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