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过二桥 [1]
译诗
解说
按文意推测,这首诗应该是他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写的。有学生回乡,王阳明骑着马匹(即下面一首诗《复用杜韵一首》中所说的“驿骑”,应该是他在龙场驿站带来的坐骑。学生也可能是有坐骑的。)送到二桥。当时那里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使诗人感到意外的欢欣。他们在那里缓步,老师讲着他的创见,学生欣然地倾听,其乐融融。他们又在溪旁山崖的小洞边坐话,溪中有坝,(就是下面一首诗中的“石偃”,那坝和小洞今天都依然存在。)流水淙淙,有如琴弦,令人入醉。在这优美的氛围中,老师鼓励学生要敢于在学业上探寻,建立流传于世的业绩。
“多少高崖漫勒铭”,这话出自伟人之口,确是他不负许诺的豪言。而他对他的学生,也是充满期许的。
[1] 送客:从诗中可知,所送的客人是他的学生。 二桥:即今贵阳大西门外头桥、二桥、三桥中的二桥,其名数百年不易。
[2] 溪边:这里的溪,今称市西河。
[3] 当面:对面,迎面。 如屏:像竖立的屏风一样。
[4] 不缘:缘,因为。
[5] 门人:指学生。 伴独醒:指学生们理解接受自己突破旧的思想牢笼所提出的新的认识。那新认识即“龙场悟道”中所悟的“道”,就是他说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不假外求”的“心即理”。
[6] 小洞:即今市西河转湾塘侧尚存的洞穴,仅可容一人安坐。 危膝:曲腿耸膝。
[7] 不厌:不够,不满足。 洗心听:聆听轻涤心田(的泉声)。
[8] 俱陈迹:都变成了陈迹。
[9] 漫:这里是随意,任你的意思。 勒铭:镌刻记载功德成就的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