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艾草次胡少参韵
所属图书:《王阳明贵州诗译诠》 出版日期:2017-04-01 文章字数:755字

艾草次胡少参韵 [1]

艾草莫艾兰,兰有芬芳姿 [2] 。况生幽谷底,不碍君稻畦。

艾之又何益,徒令香气衰。荆棘生满道,出刺伤人肌。

持刀忌触手 [3] ,睨视不敢挥 [4] 。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

译诗

解说

这首诗原文字面虽然好懂,但就字面而论却又情理难通。那话是对胡少参说的,他为什么要去割草?如果是为了芟除杂草,他又那犯得着跑到幽谷中去割那兰草呢?如果是割有用的草,那他又何必一定得分出精力去除那荆棘呢?可见这首诗是不能拘限在字面了。

其实,这里非指某桩实事,谁也没有去“艾草”,它只是一个譬喻,是对胡少参在为官态度上的劝勉。兰草是指品格高尚的好人,荆棘是指品格低下的坏人,好比除草不要伤害香草而要铲除恶草一样,对人也不要伤害好人而要铲除那些恶人。不要因为恶人有恶势力就害怕他,不敢下手。从这里的劝告,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所持的做人和为官的原则。

这首诗是次韵,也就是和胡少参的诗,胡诗中一定有相关的内容,王阳明在唱和之中,把意思更推进一步,劝他丢掉畏惧心理,除掉那些坏人。这是王阳明对他的劝告,想来他们是一同议论到眼前的某些丑恶现象,可能胡少参对之更多的是憎恶,王阳明则劝他要敢于与之斗争。如果胡少参原本并没有畏难的表示,那还用得着什么相劝呢?

那些坏人定是些下层的恶势力,不然他一个小小的官吏,能“艾”得了吗?


[1] 艾(yì)草:割草。艾,通“刈”。  胡少参:少参,官员名。胡少参,王阳明给他的另一首诗,写听到他说话的反映是:“忽闻吴语破乡愁”,吴语,是江浙话,可知是他的一位同乡。

[2] 芬芳姿:姿,这里是指资质。

[3] 忌触手:害怕荆棘刺伤了手。

[4] 睨(nì)视:斜视,不敢正视。

王阳明贵州诗译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