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宗鲁 [1]
学文须学古,脱俗去陈言 [2] 。譬若千丈木 [3] ,勿为藤蔓缠。
又如昆仑派 [4] ,一泻成大川。人言古今异,此语皆虚传。
吾苟得其意 [5] ,古今何异焉?子才良可进 [6] ,望汝师圣贤 [7] 。
译诗
解说
我们古代的学者,一向都以研讨圣贤之学造福天下为重,他们也不轻视诗文,但认为那毕竟是相对次要的事。这种观念到宋代理学家那里就更为强调,所以朱熹批评他的好友陆游说:“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王阳明要纠正陈宗鲁的也在于此。
至于诗中强调的“学古”,并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学习古代的质朴,反对后世的浮华。同时还鼓励创新,“唯陈言之务去”(韩愈语),王阳明仍是遵循这一观念的。
王阳明本人确实做到了主次分明,除主业(学术研究)之外,也非常重视诗文写作。前面的《试诸生有作》一诗,开头的“醉后相看眼倍明,绝怜诗骨逼人清”两句,就是对其人诗才的极度赞赏,那人可能就是这位陈宗鲁。
[1] 陈宗鲁:王阳明的学生。
[2] 陈言:陈旧的言辞。
[3] 千丈木:千丈高的大树。
[4] 昆仑派:昆仑山下来的流水。
[5] 苟得其意:如果获得好的立意。苟,如果。
[6] 子才:你的才具。子,对人的敬称。这里可见他也是将陈宗鲁当作朋友看待的。 良可进:很有提高的潜力。良,很。
[7] 师圣贤:指学习圣贤经世济民的学理和作为。
[8] “学文”句:意思是一个有志之士,学习圣贤的学理和作为是主,还有余力的时候才去学文。这是孔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遗教。
[9] “聊云”句:意思是姑且指出你的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