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冈漫兴五首(其五)
白云晚忆归岩洞 [5] ,苍藓春应遍石床。
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 [6] 。
译诗
解说
王阳明这时能够写“漫兴”一类的诗篇,说明他的心境相对地轻松了。“却喜官卑得自由”“路僻官卑病益闲”,有时候他还可以坐着简单的竹轿到附近的雪寨去游玩(见《其一》)。诗中说是“独游”,至少还有他的小仆人跟随,连同抬轿的,一行少不了四五个人。他同龙场本身的乡民关系已经是非常的好了,“春山卉服时相问”,临近的山寨想来对他也不陌生,要不然贸然到一个生地方,看到一张张疑惧的面孔,也是无趣的。第二首说到“深崖六月宿冰霜”,那是夸张或对更远处的传闻,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龙场一带虽也属于高寒地区,但还不至于如此。“地无医药凭书卷”苗族地区也不是绝对没有医药,但很多地方存在着不信医药而信巫术的陋习,因而就缺医少药了。无医无药怎么办呢,只有靠看书去硬拖。当然这是对慢性病而言,否则是无法拖的。王阳明在这里提到伊尹、管仲、乐毅、颜回,还不具名地提到诸葛亮,总之都是隐隐的自况,以前还比孔子“在陈”,我们说他是才高胆大的,他敢说敢比,思想是相当开放的。在无奈之中他又向往许由、庞德公,因为“斫轮徒有古人方”,再有能力也得不到施展,那只有“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在龙场”了。
所以,他的轻松、自由是表面的、暂时的,而那隐忧则是深层的、长久的,故而尽管有淡淡的喜悦,还是念念不忘归隐。这一组诗就是他那时心情的真实披露。
这一组诗的第四首,清代有人用粗大的颜体字书写镌刻在修文阳明洞祠堂的石壁上,非常引人注目。
[1] 归欤:回去吧!欤,文言叹词。吾道:我的思想学说。 沧浪:水名,即汉水。《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清洗。这话的意思是说要自己的行动适应客观,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句诗意为对外部条件不作过分的要求。
[2] 颜氏:指孔子的学生颜回。他身处陋巷,不改其乐,什么小官也没有当过,精神上的拥有却是极丰富而崇高的。 击柝忙:击柝,打更。《孟子》中有“抱关击柝”的话,意为守门打更的小吏。抱关,守门的小吏。所以击柝忙,即指忙碌的小吏。
[3] 枉尺:成语“枉尺直寻”的缩写,意思是屈一尺就能伸直八尺,也就是说少许收缩而大有所获。枉,屈;寻,八尺。
[4] 斫(zhuò)轮:《庄子·天道篇》有巧匠轮扁斫轮的故事,这里比喻熟练而高超的技艺。
[5] 归岩洞:回到旧日的岩洞。就是浙江绍兴会稽山的阳明洞,他曾在那里读书,因自号阳明子。这里有第三首的诗句“梦魂兼喜无余事,只在耶溪舜水湾”参照,“耶溪、舜水”与绍兴同属一个地区,那是最确切不过的。
[6] 野夫:隐居者的代称,这里是作者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