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所属图书:《王阳明贵州诗译诠》 出版日期:2017-04-01 文章字数:1323字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1]

草庵不及肩 [2] ,旅倦体方适 [3] 。开棘自成篱 [4] ,土阶漫无级 [5]

迎风亦萧疏 [6] ,漏雨易补缉 [7] 。灵濑响朝湍 [8] ,深林凝暮色 [9]

群僚环聚讯 [10] ,语庞意颇质 [11] 。鹿豕且同游 [12] ,兹类犹人属 [13]

污樽映瓦豆 [14] ,尽醉不知夕 [15] 。缅怀黄唐化 [16] ,略称茅茨迹 [17]

译诗

解说

王阳明贬职到龙场驿是做驿站长的,驿站就是管理公职人员旅途食宿和有关公务的落脚地,可这位新到任的驿站长自己竟连个住处都没有,还得让看不过的乡民给他搭建草庵栖身,这种状况,长期以来研究者不明原由。实际上是当时的贵州宣慰使(土司)安贵荣作梗所致。因为其时他正与省里暗中较劲,他认为其所辖境内的驿站都如同官家于中安的钉子,恨不得全部拔去。而最先着眼的就是龙场驿,因而那里长期废弛。现在反倒突然来了一员新任的驿丞,自然没有好气,不愿理睬。

草庵建成,他是极其欣喜的,乡民更是热情有加,诗中也写得极其生动。我们说是苗民,那是有根据的,此处不再细谈。

诗中用了“鹿豕且同游”,在我们的传统心理中野鹿是灵兽,而野猪则是蠢兽,虽然他也说乡民也是正常的人群,但有了这个比喻在先,在感激的褒扬的话语中仍隐存着不敬,那不当是明显的。这反映了王阳明及其同时代的很多人对少数民族内心深层隐含的歧视。


[1] 无所止:无处止身,无处居住。

[2] 不及肩:(房檐)高不至肩。

[3] “旅倦”句:旅途疲劳,身体刚刚有所安适。

[4] “开棘”句:棘丛中开出一片空地,之外自然成了篱笆。

[5] “土阶”句:房前是土质的坡坎,没有整齐的台阶。

[6] 萧疏:这里是松爽之意。

[7] 補缉(qi):修补。

[8] 灵濑(lài):清浅的急流。  响朝湍:发出响声的早上的激流。湍,激流。

[9] 凝暮色:凝聚成浓浓的暮色。这里的“朝”“暮”是互文,即灵濑朝暮湍急,深林朝暮色暗。

[10] “群僚”句:僚,本意是指仡佬族,这里是对当地民族的泛称。环聚讯,环绕聚集着问话。僚,旧每写作“獠”,那是带侮辱性的。

[11] “语庞”句:问话杂乱,但心意却很质朴真诚。

[12] “鹿豕”句:野鹿和野猪尚且还能在一个区域出没。

[13] “兹类”句:这些都还是人类。

[14] 污樽:唐孔颖达疏:“凿地污下而盛酒,故云污尊(樽)。”就是古代在地上挖个窝,抹平让它不漏,用来盛酒。这里代指简陋的酒器。瓦豆:土碗土钵之类;豆,食器。

[15] 不知夕:天黑了都不知道。

[16] 缅怀:这里是遥想的意思。  黄唐化:黄帝和唐尧时的风化、习俗。

[17] “略称(chèn)”句:茅茨,茅草的屋顶,也指茅屋。《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意思是尧的时候生活质朴简陋,草房的屋顶都不修齐。这句诗是说,眼前的一切,包括草房和人们,让你想到简直就如像黄帝和唐尧时候一样。

王阳明贵州诗译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