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次王文济少参韵二首(其二)
译诗
解说
且看“荆西寇盗纡筹策,湘北流移入画图”两句,大致应该这样理解:
在荆西起了“寇盗”,王文济不是一味镇压,而是想了很多办法去平息它。后来被人指控处治无力降职贵州,经湘北入湘西再向前同王阳明相遇。他须对事件的处理负责,那至少应该是个知县什么的,或者还是个知府吧?那“寇盗”我们从这首诗的第四联推知,实际上就是官逼民反的良民,因而他主抚不主剿,结果反而获罪。
再看在贵州的“诛求满地”,也是指对民间无尽的勒索。我们对王文济贬官经历的解读,就是综合这几句诗来的。他虽遭降职边荒,但脾性一点不改,看到这里存在着同荆西一样的苛政,仍然愤愤不已,有机会就放言指责。当然,也只能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指责一番而已,他是改变不了现状的,所以在酒席上谈到这个话题就倍显“凄切”。显然,王阳明是与他持以相同的观点的,所以这首诗在赞扬了王文济个人坚强的生活态度之后,就是充分肯定他关心民情、反对苛政的政治良心,故而又旧事重提,话及他的担过之由,向他表示了充分的同情与敬意。
王阳明在贵州,与王文济一样,都是力主减轻人民负担的。他在另一首诗《赠黄太守澍》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恳切表述,可以参看。
[1] 未拟:不打算,即不愿之意。 泣途穷:为身处绝境而哭泣。
[2] “随处”句:像野鹤随处飞停。
[3] “霜冷”句:可知这次酒会是在秋天。
[4] “溪春”句:他们已经在当地经历了两个春天,见到了两次新发的蒲草。
[5] 荆西:指湖北西部。纡(yū)筹策:反复谋划。 纡,屈曲,回旋;筹策,谋划。
[6] 流移:流迁,流离。 入画图:进入像图画一样的地方。
[7] 当筵(yàn):筵,同“宴”,在宴席间。
[8] 诛求:索求,勒索。 官逋:对官家的拖欠。逋,见(其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