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傀儡次韵 [1]
本来面目还谁识,且向樽前学楚狂 [8] !
译诗
解说
诗中写的是作者在贵阳看的一场木偶戏的观后感。
那是一场提线木偶戏,表演是在一个很大的院落里,大概是在书院或别的什么公共场所,时间是在晚上,灯火朗照,很具氛围。观看的人很多,矮个子在后面情节都难全看明白,小孩子只知道看稀奇,就不顾剧情了。
从诗句推知,故事表演的是某人在官场中经历一番短暂的繁华,后来蒙冤遭难,受尽悲苦,以致满场观众一片唏嘘。
观众所看到的是“戏”,而现实社会中这种性质的“戏”处处都是,又有多少人能清楚其实质呢?这是作者最为感叹的,但是他改变不了这种现实,无可奈何,于是想到只有寄愁酒樽,今后则寻求归隐,学着古人狂放度日打发时光吧。
诗中的这些话,是对一同看戏的友人说的,当是往日心中的块垒,至此一吐为快的。
[1] 傀儡:木偶,这里是指木偶戏。
[2] 戏场:剧场。
[3] 登堂:到堂前表演。
[4] 过眼:事经眼前,眼见。 促:短促。
[5] 牵人:牵制人。 一线长:一根长长的提线。
[6] 稚子:小孩子。 诧说:惊奇地说着。
[7] 矮人:意指矮子看戏。 浪:白白。
[8] 楚狂:狂放的隐者的代称。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接舆,披发佯狂不仕,当时人把他叫做楚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