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采薪二首
所属图书:《王阳明贵州诗译诠》 出版日期:2017-04-01 文章字数:964字

采薪二首 [1]

(其一)

朝采山上荆 [2] ,暮采谷中栗。

深谷多凄风,霜露沾衣湿。

采薪勿辞辛,昨来断薪拾 [3]

晚归阴壑底,报瓮还自汲 [4]

薪水良独劳 [5] ,不愧吾食力 [6]

(其二)

倚担青崖际,历斧崖下石 [7]

持斧起环顾 [8] ,长松百余尺。

徘徊不忍挥,俯略涧边棘 [9]

同行笑吾绥 [10] ,尔斧安用历 [11]

快意岂不能 [12] ,物材各有适 [13]

可以相天子 [14] ,众稚讵足识 [15]

译诗

解说

这一首和前一首是同一天的事,前一首说砍荆、砍栗,后一首说砍棘,其实并不矛盾,它们都是些小灌木。荆棘本来就常连称,泛指小灌木。

这里的同行者是他身边的几个小孩子,从《瘗旅文》里我们得知,他从家乡带有两个小仆人。到龙场安定以后,又找了个苗家小伙计。诗里最后说的“众稚”,稚就是小孩子,三人为众,正是这三个人。

劳动是辛苦的,也是愉快的。王阳明在龙场同他的小伙计“杂以恢笑”,后一首写的也是一次玩笑。

最后的“可以相天子,众稚讵足识!”两句,意思是:“大材是可以辅佐天子的,你们这些孩子岂能懂得!”。这并不是当时向小家伙们说的,而是事后自己心里的话。回去写诗时,大树在他心中已经转化为大材,由此又想到国家栋梁,命世的人才,所以才有可以辅佐天子的话,如果没有这个心理的逻辑程序,而是当时在山谷里向那些孩子们说的,那不是太冬烘气,说些不看对象的迂腐话了吗?

这话,一方面是他联想里对人中大材的怜爱,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自怜呢!


[1] 采薪:打柴。

[2] 荆:一种灌木。

[3] 薪拾:柴火。

[4] 自汲:自己打水。

[5] 良独劳:确实非常劳苦。

[6] 食力:自食其力。

[7] 历斧:磨斧子。

[8] 环顾:四下环视。

[9] 俯略:去砍下面的。略,通掠,砍伐。

[10] 笑我馁:笑我没有勇气。馁,虚怯。

[11] 安用:何用,为什么还用得着。

[12] 快意:图一时的畅快。

[13] 各有适:各有适宜它的用处。

[14] 相天子:辅佐天子。

[15] 众稚:这些小孩子。  讵(jù)足识:哪里能认识它的作用。讵,意同岂。

王阳明贵州诗译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