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
所属图书:《王阳明贵州诗译诠》 出版日期:2017-04-01 文章字数:1292字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 [1]

野夫病卧成疏懒 [2] ,书卷长抛旧学荒 [3]

岂有威仪堪法象 [4] ,实惭文檄过称扬 [5]

移居正拟投医肆 [6] ,虚席仍烦避讲堂 [7]

范我定应无所获 [8] ,空令多士笑王良 [9]

译诗

解说

王阳明与毛科本是同乡,毛科与他联系上后,对阳明多有关照,并且相当器重。毛科身为提学副使,他要想办好贵阳的文明书院,就打算邀请王阳明任教。王阳明则很不乐意这个差使,原因是不愿意去搞那种以科举为目标的扭曲了的病态教育。王阳明接到毛科以正式邀请公文形式送来的信件,却之不恭,回信就不太好写,于是便写了这首诗。那就像我们今天本来已经有了电话,可有些事在电话里很不好说,用书信的方式,说起来便不嫌难堪了。同样的道理,他这里一些很不好说的话,在诗里说来就就起到一种书信无法代替的作用,在交际上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诗中最后提到的王良,是春秋时期晋国最善于御马、相马的人物,有人说就是伯乐。这里用王良(伯乐)比毛科,谦称自己是学疏才浅的人,如像让王良引荐一匹骏马,结果却是匹劣马,那人家不笑话王良吗?这意思就是说您引荐我,那众多的士子也会要笑话您不识人哩。

毛科是一位很宽厚的人,他本是想请王阳明帮忙的,因为这是他分内的工作,同时也有为王阳明着想的意思,可以改变一下他的生活环境,没想到他竟不愿意。但毛科很尊重人,不愿意就不愿意吧,并不勉强,而且毫不影响两人的关系。他们后来往来甚密,感情一直很好。

次年毛科卸任回家去了,接任的是一位四川人席书,这个人后来成了朝廷重臣。他一来就对王阳明印象特好,又经过一番亲自考察,还是决心要请王阳明来文明书院讲学。他与毛科不同的是,大胆让王阳明讲自己的一套,只要对开发贵州的民智有益,不斤斤计较于科举。贵州本来就缺乏高层次的学人,守着这样的大家不用,那不是太不明智了吗?从这点来说他比毛科的魄力大多了。

当然王阳明也就接受了邀请,那是后话。

以上介绍主要参考席书《龙场为诸生请王阳明先生讲学书》


[1] 毛拙庵:毛科,字应奎,号拙庵,浙江人,时任贵州按察司副使并提学副使。  见招:被召唤,选用。见,表示别人加于自己的行为。书院:据今人考证当为贵阳文明书院。

[2] 野夫:山野之人。这是作者的自抑之辞。  病卧:王阳明一向多病,在贵州期间依然。他在贵州患病除此诗的描述以外,尚有“地无医药凭书卷”(《龙冈漫兴·其三》)“卧病空山无药石”(《却巫》)可资参看。疏懒:这里也是自抑之辞,语含愤慨。

[3] 长抛:丢开的时间长了。  旧学荒:以往的学业荒疏了。

[4] 威仪:本意为庄严的容貌举止,这里指为人师表的言行风范。  法象:效法,模仿。岂有威仪:无威仪,兼有自己是遭贬之人的含意。

[5] 文檄(xì):这里指见招的文书。  过称扬:赞扬过分。

[6] 移居:到贵阳去小住。  正拟:正打算。  医肆:城中行医之处。

[7] 虚席:虚位,留着位置。  避讲堂:避开讲堂。

[8] 范我:以我为范。

[9] 多士:众多的士子。  王良:古之善御马者。

王阳明贵州诗译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