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次韵陆文顺佥宪
所属图书:《王阳明贵州诗译诠》 出版日期:2017-04-01 文章字数:1128字

次韵陆文顺佥宪 [1]

春王正月十七日 [2] ,薄暮甚雨雷电风 [3]

卷我茅堂岂足念 [4] ,伤兹岁事难为功 [5]

金滕秋日亦已异 [6] ,鲁史冬月将无同 [7]

老臣正忧元气泄 [8] ,中夜起坐心忡忡 [9]

译诗

解说

王阳明到龙场第二年的正月十七日,发生了一场暴风雨。(他头年的正月还在“赴谪”龙场的路上,见他的《赴谪诗·广信元夕蒋太守舟中夜话》,所以可以确认这场雨是在第二年。——王阳明在龙场只有两个年头。)这年的元夕(正月十五)有雪,(见他的《元夕雪用苏韵二首》),正月十六天晴,(见他的《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而十七日傍晚就是一场暴风雨,来得确实异常,并且范围极广,包括贵阳在内。他同他的朋友官职为省里的佥事的陆文顺,都为这样的天象感到震惊和担忧,其中自然包括对农事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陆文顺为此写了诗篇送到王阳明那里,王阳明便次他的韵而写下了这一首诗。显然,这首诗是写于十七日以后的若干天之中的。

位卑未敢忘忧国,诗中忧虑的还不仅仅是龙场和贵阳这一局部,而是对整个天下(国家)在此灾象之中究竟会引发什么的严重后果,引起了极大的警惧与不安。这是一位朝廷贬逐的官员(下发干部),身处边远穷荒,而仍然心怀天下的赤子的心声。


[1] 陆文顺佥宪:见《次韵送陆文顺佥宪》注。

[2] 春王正月:意即正月。按:这个短句来自《春秋·公羊传》,所涉内容很有名而本句解释纷繁。诗人这里只是顺手借用,别无深意。

[3] 薄暮:傍晚。按:这天傍晚雷电交加,王阳明写诗时就想起了“薄暮雷电”一语,这话出自屈原《天问》,《天问》有句:“薄暮雷电,归何忧?”意思是在薄暮雷电之中,满腔优思,但是自己回到哪里去呢?(“归何忧”是“忧何归”的倒置。)表现他报国无门的痛苦。所以本句“薄暮甚雨雷电风”也就隐含了同样的优思。

[4] 岂足念:不足为念。

[5] 伤兹岁事:非常担心今年的农事。岁事,这里指农事。  难为功:难有成。

[6] “金滕”句:意思是前秋的天气已经异常。  金滕:左思《魏都赋》:“窥玉册于金滕”,这里的金滕是金匮(柜)之意,内储玉册(天书玉册)。句中的意思是金滕玉册中所显示的天象。亦已异:也已经有异。

[7] “鲁史”句:意思是按鲁史的历法,到十一月间也没大改变。  鲁史:春秋鲁国的史书,这里指的是《春秋》。鲁史冬月(十一月),意思是《春秋》中所说的十一月。按:这里牵涉到《周历》和《夏历》的差异,不必探究。  将无同:大概没有什么相同(错乱,不正常)。

[8] 老臣:作者自指。其实他才30多岁。  元气泄:元气,这里指天时的正气。泄,失散。

[9] 中夜:半夜。  忡忡:忧虑不安,忧心忡忡。

王阳明贵州诗译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