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南霁云祠
所属图书:《王阳明贵州诗译诠》 出版日期:2017-04-01 文章字数:1085字

南霁云祠 [1]

死矣中丞莫谩疑 [2] ,孤城援绝久知危 [3]

贺兰未灭空遗恨 [4] ,南八如生定有为 [5]

风雨长廊嘶铁马 [6] ,松杉阴雾卷灵旗 [7]

英魂千载知何处 [8] ?岁岁边人赛旅祠 [9]

译诗

解说

南霁云是顿丘人,他殉难在睢阳,都在北方,与贵阳相隔遥远,贵阳为什么会有纪念他的祠堂已无从确考。推测起来,或者是他的后人在贵州做官为其祖先立祠奉祀的,或者是贵阳的民众仰慕他的忠勇立祠奉祀的,对此王阳明并不深究,而是以其壮烈的事迹在如此边远的地域深受崇敬与香火而无限感慨。

“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杉阴雾卷灵旗”一联,是作者对眼前的实景作艺术的处理,所造出的妙句,是诗意的升华,意境的提炼。长廊、铁马、松杉,都是那祠庙里的实景。铁马,是房檐上挂的金属片,在古建筑中宫殿和庙宇里多有这种装点,风吹起来撞击发声,产生一种庄严沉静而又空灵神秘的感觉。诗人把它综合起来,加上风雨和阴雾的烘托,构成了形象鲜活,动感强烈,气势雄浑的豪放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美学神韵。

这是那叱咤风云的英烈传之千古的壮烈事迹,给后人的强烈震撼在王阳明脑海里经过诗化而迸发出来的警句。


[1] 南霁云祠:南霁云,唐安史之乱随张巡守睢阳的勇将,善骑射。安禄山大军包围睢阳,张巡派南霁云出城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发兵,而酒食相待想留下他壮大自己的力量。霁云气急拔刀自断手指,以示睢阳正在流血急待救援,贺兰仍不为动,他愤怒不食而返。后城破被俘,敌酋迫降,霁云英勇不屈,同张巡一起慷慨赴难。这里写的是贵阳的南霁云祠,旧址在今中华南路。

[2] 中丞:指张巡。安禄山反,张巡守睢阳,官拜御史中丞。他坚守数月,因援絶粮尽,城陷不屈而死。  莫谩疑:毋庸置疑。

[3] 孤城:指睢阳城。

[4] “贺兰”句:贺兰进明对睢阳坐视不救,南霁云在沉痛中离去时发誓说:待我打退敌人,一定要消灭他!后来南霁云殉难,贺兰未灭,所以说空遗恨。

[5] “南八”句:南八,南霁云的小名。本句是说南霁云如果不死,一定要制裁贺兰进明这样的败类。

[6] “风雨”句:意思是说在南霁云祠长廊里风雨交加的时候,听到檐铃的响声,就好像这位勇武的将军跨着嘶鸣的战马在腾跃。  铁马:旧时挂在祠庙房檐檐铃的名称。

[7] “松杉”句:意思是说,每当祠堂里松杉在阴雾中摇动,就像将军的战旗在翻卷。

[8] “英魂”句:意思是说,南将军的英魂过了千百年不知道到底在那里。

[9] 边人:边远之人,这里指贵阳的人们。  赛旅祠:赛,旧时酬答神灵的活动叫“赛”。旅祠,远在异乡的祠堂。

王阳明贵州诗译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