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观稼
所属图书:《王阳明贵州诗译诠》 出版日期:2017-04-01 文章字数:1033字

观稼 [1]

下田既宜稌 [2] ,高田亦宜稷 [3] 。种蔬须土疏 [4] ,种蓣须土湿 [5]

寒多不实秀 [6] ,暑多有螟螣 [7] 。去草不厌烦,耘禾不厌密 [8]

物理既可玩 [9] ,化机还默识 [10] 。即是参赞功 [11] ,毋为轻稼穑 [12]

译诗

解说

大概是在那次开荒种地不久,可能是看到庄稼发芽了吧,这是他有生以来首次的农活,想是那种成就感使他喜不自胜了,于是便又乐滋滋地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大部分写的是对农田作物的观察认识,强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作为一个思想家随处对事物的道理与天地间的“玄机”的思考。

王阳明这里写到的对农田耕作的认识其实是非常一般化的,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它的好处在于这些虽然极其一般的认识,却是来自诗人亲身的体察,并加以牢记,这就是有心人了。阳明先生早年曾在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上下过苦功,即物穷理。后来虽然治学的道路有所改变,但那种凡事深体细察的作风从这里还可以见到一斑。同时,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往往是轻视稼穑的,认为那是下等人的鄙事,而他在自己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其中有大学问在,从哪一方面说都不应该轻视它。因此那意义就远不仅仅止于诗中所提到的那些农田知识了,此诗的本意应是在那些现象之外的。

不过,比较起来,我们还是喜欢前面那首诗,一般来说偏重说理的诗大都不及叙事抒情的诗感人。


[1] 观稼:查看、观察庄稼。

[2] 稌(tú):水稻。

[3] 稷:粟类粮食作物,殷商时期是人们的主食,因而国家就称为“社稷”。社,是土地,有了土地和粮食,也就有了国家。遗憾的是南北朝以后,人们只知道它是粟类,而不知到底是粟类中的那种作物了。所以王阳明认为的“稷”,大体上就是“粟”。

[4] 蔬:蔬菜。  疏:疏松。

[5] 蓣(yù):山药。

[6] 实秀:这里应作“秀实”解。秀,抽穗扬花;秀实就是开花结果。

[7] 螟螣(míngténg):食禾的害虫。

[8] 耘:本意也是除草,这里应是耕耘的意思。

[9] 物理:古时是指物之理,事物的道理。  玩:这里是指玩味、探索。

[10] 化机:事物变化的关键。  默识:默默中的认识,理解。

[11] 参赞功:获得参悟的作用。

[12] 毋为:不要。  稼穑:本意是庄稼的种和收,后总称农事。

王阳明贵州诗译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