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筑城魔窟
上世纪中叶,一本名叫《红岩》的小说,让不少人都知道重庆的渣宰洞和白公馆是人间魔窟,让人谈虎色变。
岂知在筑城也有一座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也让贵阳人谈虎色变的魔窟,那就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民国政府贵州当局“黑杀”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及其他革命志士的地方——驻地在省府路(民国时期叫光明路)上的贵州省保安司令部内的防空洞。所谓“黑杀”就是不经法律程序,不敢让公众知道实情的秘密杀害。
说到省保安司令部驻地省府路,必须先讲点“省府路史话”。在贵阳的近代史上,可以说省府路是政权更迭的见证。
在清代,统治全省的最高长官叫巡抚,等于民国时期的省主席和今天的省长。巡抚的官署叫巡署,老百姓习惯叫巡抚衙门。清代的巡抚衙门就设在今天省府路的东端高地上即老贵山饭店那一片。巡抚是封疆大使,威严无比。为显示巡抚衙门的威严,在巡署大门前的官道靠西,骑路建了一座牌坊。我于20世纪80年代在云岩区委宣传部工作时,曾访问过世居省府路上了年纪的居民。据他们回忆,牌坊的位置大概是在今富水路与省府路交叉处上去一小段路上。牌坊额书“抚驭全黔”四个颜体大字。既威严,又庄重。民间传说,凡全省各地各级文武官员来巡署觐见巡抚大人,来到牌坊前,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以表示对上司的尊敬。因牌坊是这座巡抚衙门的标志性建筑,就叫做“抚牌坊”。久之,连这里的地名也就叫“抚牌坊”了。这个地名一直用至民国时期,尔后改叫光明路。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暴发,各省相继“光复”。清朝的中央政府终被推翻,清末贵阳的合法政治团体“自治会”,也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贵州支部,领导人张百麟联合在筑各界的“反满复汉”革命力量,依靠驻扎在南厂(今省军区)的新军及陆军学校的学兵,一举推翻了清朝在贵州的统治,以张百麟为首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当时官方叫“贵州光复”,民间叫“反正”。“大汉贵州军政府”设枢密部(亦称枢密院)主事。推举张百麟、郭子华、蔡衡武、任志清、雷少锋、乐采臣、杨伯钊、周素园、平刚、陈桂臣等10人共同主事,并出示晓谕全省。文告曰:“照得中国各省,近月以来,人民兴奋,已次第宣告独立,义师所至,秋毫无犯,保护公安,绅民欢迎,本省处西南之中心,自当应时而起,以增我汉族之光荣,今将宗旨禁令宣告如下……”省府路成了“大汉贵州军政府”枢密院的所在地。
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蒋介石借追剿红军之机,夺去贵州军阀政府王家烈省主席之职,由蒋介石直接任命大员当贵州省长。省政府也设在省府路原清朝巡抚官署。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接管了民国贵州省政府。初期贵州省人民政府亦设在省府路。
民国时期,全省地方军事力量的首脑机关叫贵州省保安司令部,亦设在省府路,与省政府同一地址。抗日战争期间,省保安司令部在内部修了一个防空洞,后来变成了秘密杀害革命志士的罪恶场地。省保安司令部抓捕关押的主要是政治犯。贵阳解放后,安排在一区(云岩区前身)妇联工作的何伊长同志,1949年初由金芳云发展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与金芳云一道被捕关押在省保安司令部监狱。她回忆说:“有一次难友们轮流上厕所,她和金芳云挨在一起,金芳云示意她不忙出厕所。当厕所里只有她二人时,金芳云对他说敌人很残暴,给我动了撬杠,用子弹壳夹在我手指缝中,再把我手指扳拢。任凭敌人拷打,我们一定要坚持斗争,要记住大哥(注:指当时中共贵州省工委负责人张立)的话,宁愿自己牺牲,绝不出卖同志。”由此可见省保安司令部行刑室的刑具是“样样齐全”。她还回忆说,当时只要狱警喊走的“犯人”都去而不归,难友们就知道是遭敌人下黑手了。金芳云在1949年11月11日的“双十一惨案”中被保安司令部枪杀于沙河桥。
根据确切史料记载,在民主革命时期关押在省保安司令部的政治犯,被秘密杀害在防空洞的革命志士(多为共产党员)就有15人。
王栻
(1981—1941)男,贵州织金县人。1934年秘密加入共产党。1935年11月,与其三哥王楠和其他五名王姓同志一道被捕。党史称“七王之难”。后经中共贵州省工委多方营救获释。王栻出狱后继续参加学运工作。1938年2月19日被国民党当局骗到贵阳县党部后再次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其他同志。党史称“二·一九事件”。王栻被投入省保安司令部监狱关押三年,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于1941年1月21日深夜被秘密处死在防空洞。
王发善
(1919—1942)男,贵阳市人。1927年6月参加“学联”,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学联”遭破坏后,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贵阳队部”,是当时贵阳中学初中部“民先”的负责人之一,继续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春被捕关押在省保安司令部监狱。1942年秋的一个深夜,被杀害在防空洞内。
张益珊
(1912—1941)男,山东人“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流亡学生南迁。在北京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后参加了“民先”。1928年我省平民教育家、贵阳达德学校资深教师、革命先驱王若飞烈士的舅舅黄齐生到延安时,对张益珊的革命激情和才华能力很赏识,经中央首长批准,黄齐生将张益珊带回贵阳,由他组建了“中华民族先锋队贵阳队部”,组织一批热血青年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张益珊于1938年8月12日被国民党贵州省党部诱骗到省民众教育馆(今人民剧场)与“民先”骨干多人一同被捕。党史称“八·一二事件”,在省保安司令部监狱关押多年,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于1941年1月19日被秘密杀害于防空洞内。
还有许多革命志士如中共思南县临时工委委员肖次瞻、思南县临时工委组织委员熊大赢,中共黔西县新场党总支书记李绍夫、党总支委员林正良,“民先”副队长兼宣传部长凌毓俊,在“二·一九”学联事件后与省工委负责人黄大陆、李策先后被捕的严金甡以及在红军过镇宁县境时,红军高级将领彭德怀、杨尚昆与之订立了“反蒋抗日”协定,尔后在贵州省工委负责人秦天真及省工委军事小组组长李光廷的领导和支持下,在镇宁、关岭、紫云三县交界处坚持反蒋武装斗争的布依族人陆瑞光、在秦天真直接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陈济民……革命志士都是被秘密杀害在防空洞内。
省保安司令部内的防空洞是筑城的一座“魔窟”。在这座魔窟里,许多革命志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中许多人还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他们虽然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凌毓俊烈士临刑前在省保安司令部监狱中写下的那首名叫《狱炼》的诗:
今天,沐浴在“新生的太阳”那和煦的阳光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迈开巨人的步伐,共同为编织一个美好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英烈们的遗志,有千千万万的后来者继承。惨死在筑城魔窟——省府路省保安司令部防空洞的烈士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