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路上的往事
在贵阳数百条道路中,被命名为迎宾大道的遵义路,不仅道路宽敞平坦,街景整洁优美,还有那屹立在道路两旁的高大建筑,流水潺潺的南明河,风光无限的筑城广场,都让过路人尽收眼底,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笔者20世纪50年代曾经参与修建这条道路(时称朝阳路),加之多年在这路上行走,所以对遵义路有着一种眷恋之情。时光倒回到1958年,正是中国处于大跃进、大办人民公社的年代,笔者还在贵阳师范学校读书。暑假的一天,我们班的同学接到通知,50多个同学要去参加修建朝阳路。至今还依稀记得当时被派去修建的朝阳路一带,四周都是农田菜地,即使有点草房,也是破烂矮小。当时我们的任务是抬泥土,用箩筐把一些地势稍高的土挖抬倒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去填平。挖填的土大都是黄泥黏土(表面上是一些种过庄稼的黑泥土),因箩筐不够,有的同学也用两个撮箕装上泥土用根扁担挑。扁担两头有带钩的挂子,挑泥土时,用钩挂住撮箕提手。倾倒泥土时,用钩挂住撮箕屁股上的圈,用手往上一提泥土就倒出来了。干这种活很累,抬(挑)一天的泥土后,肩上红肿,两腿走路吃力,浑身都像散了架似的。收工后带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学校(校址在文化路),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第二天又继续投入挑抬泥土的劳动。大约干了一个暑假的义务劳动后,我们回到学校学习。
道路演变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贵阳市南明区分卷》记载:遵义路原名朝阳路,1961年改称遵义路,东北至西南走向。1958年6月11日动工修筑,1959年9月29日建成通车,全长2267米,宽30米,系贵阳火车站通往市中心的主干道。1980年和1990年两次改建后,路宽42米,中央置花坛隔离带,车道为沥青路面;两侧人行道为混凝土路面,植有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行道树。
2001年2月21日再次进行道路拓宽改造,修建地下人行通道,降低路面坡度,绿化街景,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换成珍贵的银杏树和香樟;同年7月15日通车,年底全部竣工。新改建后的遵义路宽60米,路面用国内流行的SMA沥青玛帝脂碎石铺成。中央绿化隔离带宽6米。绿化带用鲜花拼成彩色图案,一年四季皆鲜艳夺目。道路路面采用改性沥青,消声防滑清洁。人行道采用四川红火烧板和光面板两种花岗岩拼装,并设置盲道,路沿全部用花岗石砌就。沿途新建五个休闲广场和六个港湾型公交车停靠站。展览馆广场面积为8120米,滨河帆影广场面积为2200平方米,朝阳影剧院广场、河滨小学广场、贵阳棉纺厂广场面积为3600平方米。
沿路安装有风帆灯、泛光灯、中杆灯等。遵义路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迎宾大道”。该路改造中拆除旧房面积2780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该路由遵义、兴关、新华、市府及中华南路等5个社区服务中心分段管辖。火车站至解放路一段由遵义路社区服务中心管辖。解放路至青云路一段按路中线划分,南侧路面由兴关路社区服务中心管辖,北侧路面由遵义路社区服务中心管辖。青云路至朝阳桥一段由新华路社区服务中心管辖。朝阳桥至中华南路一段按路中线划分:南侧路面由中华南路社区服务中心管辖,北侧路面由市府路社区服务中心管辖。
遵义路上的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遵义路上最大的人行天桥是位于遵义路、解放路交叉路口的立交桥。2007年3月16日动工,9月24日通车。主线高架桥长500米,宽17~23米;匝道长373米,宽8米,桥梁面积共12800平方米。高架桥工程主体由上跨遵义路的35+50+35主桥及相应的引桥组成,另外还包括A、B、C三个匝道桥。主线高架桥设兴关路立交和花果园立交通过高架桥连接,解决了原解放路—遵义路交叉口的交通瓶颈问题。此立交桥建成后缓解了遵义路和解放路等部分主干道交通拥挤的问题,也缓解了火车站进站人、车、物流的压力。
遵义路上的地下人行通道有遵义路地下人行通道,位于省展览馆与浙江商城之间。遵义路上又一地下人行通道有贵阳三中地下人行通道,位于贵阳黔明广场——博爱路口。
遵义路见证历史代表性的建筑物
遵义路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首推筑城广场。筑城广场坐落于遵义路北段南明河畔的是贵阳市城市建设标志性的建筑。筑城广场的修建和演变,不仅见证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的巨大变化。该广场始建于1967年元月,因政治性集会的需要,省市有关部门在朝阳桥两侧辟地30亩作为群众性集会场地,取名“春雷广场”。1968年7月,开始修建“春雷广场”,同年12月26日,广场中央的毛泽东主席塑像建成,塑像高12.26米、座高7.1米,主席台面积960平方米。1979年7月19日,市政府通知改名为“人民广场”,2011年末又改为“筑城广场”。筑城广场是“爽爽贵阳”的城市客厅,广场中有大型主体雕塑“筑韵”。广场中的“六祥兽”青铜塑像,“中国二十四节气”浮雕灯柱系列、“中国十二生肖”青铜雕塑系列,构成了广场中颇具特色的中国元素,是贵阳悠久历史的直观呈现。筑城广场2011年改造后总面积达16.07万平方米,是市内最大的绿化广场,是贵阳人民集会的主要场所。
贵州国际经济技术贸易中心
遵义路见证历史的建筑物有贵州国际经济技术贸易中心(简称“国贸中心”)。该中心位于遵义路65号。1968年,在遵义路中段修建毛泽东思想展览馆(又称红太阳展览馆,简称“红展馆”),1969年底建成。该馆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是当时贵州省内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现代建筑。后又改名贵州省展览馆(简称“省展览馆”),1996年改名为贵州国际经济技术贸易中心。国贸中心主体大楼共分三层,拥有展厅28个,其中第二层中央,有1000多平方米的拱形无柱展厅,空间高度17米,所有展厅采光充分,装修适宜,空间高度5~7米。展厅配套设施完善,配有电源、自动消防设施,提供电讯、网络、广告服务。
2000年新建的贵阳火车站
遵义路见证历史代表性的建筑物还有贵阳火车客站。火车站位于遵义路296号,始建于1958年年底。1959年2月7日,黔桂铁路都匀至贵阳段通车,在贵阳火车客站举行通车典礼,结束了贵阳无火车的历史。贵阳火车客站建筑面积4373平方米,主楼为平面“一”字形横向布置,双层砖混结构。中部为售票大厅,两侧上下两层设4个候车室,进站点建两条人行通道通向2个站台,6股车道。车站1983—1987年再次扩建。1998年投资1亿元对该站改扩建,2000年12月30日,新站正式投入使用。改建后的火车站建筑面积20965平方米,主楼高59.7米。贵阳火车站是集旅客运输、行李托取、商贸、旅游、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一等客运大站。2011年以来,日均有58列客车停靠该站,年客运量1533.6万人次。该站连续实现15年安全生产,获铁道部颁发的先进火车站、文明服务车站等荣誉称号。
遵义路上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还有贵州省体育馆、贵州铁路通达饭店、贵阳市广播电视中心、贵州省环保厅大楼、省保险公司大楼、贵阳海关大楼、贵阳喜来登航天大楼等。
路上有代表性的商业网点
遵义路最有代表性的商业网点首推沃尔玛。2004年5月28日,排名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巨头“沃尔玛”在遵义路上筑城广场地下商场开业。沃尔玛开业以来,深受筑城消费者的青睐,创销售额累计30多亿元,上交税金1亿多元,销售业绩骄人。沃尔玛的商品不仅满足了筑城人民的需求,而且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2000多个。八年来,该公司在贵阳的采购累计超过10多亿元。
2008年,沃尔玛启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农超对接项目,“沃尔玛(中国)直接采购基地”在贵阳清镇挂牌成立,该基地拥有绿色有机蔬菜基地1千多亩,带动周边种植近5千亩。
沃尔玛企业作为贵阳的一个社区公民,近年来,向省红十字会捐赠了20万元用于建立“社区服务站”,同时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和慈善公益、环境保护、关爱儿童、支持教育和救助灾区等公益活动。
沃尔玛入驻贵阳以来,从2005—2012年,先后获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百城万店无假货”、“十佳明星企业”、“十强纳税大户”、“贡献突出商贸流通企业”、“贵州省外来投资优秀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殊荣。
遵义路有代表性的商业网点还有省展览馆、通达饭店、国鼎商场、国美商场、西南国际家具城、省生产资料市场、贵阳喜来登航天酒楼。
遵义路值得记载的几件大事
1959年6月26日,坐落在遵义路95号的贵阳棉纺厂纺出了贵阳第一支机纺棉纱,该厂注册资本3804万元,建厂规模5万纺锭。2001年12月,这家曾经拥有5000名职工的大厂,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被省外投资者以1.65亿元收购。
1976年9月11日至18日,贵阳数十万人民群众在遵义路上的春雷广场集会,对毛泽东主席逝世举行悼念活动和参加追悼会。
1976年10月22日,贵阳地区数十万人民群众在遵义路春雷广场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
1977年8月22日,贵阳地区40万各界群众在春雷广场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979年7月30日,第四届全运会“新长征火炬接力”活动的火炬于中午12时30分由独山县护送到贵阳,下午4时,在遵义路省展览馆广场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8月1日,贵阳“新长征火炬接力”队伍将火炬送到历史名城遵义。
1980年9月10日贵阳市1980年工业品物资交流会在遵义路省展览馆开幕,这是贵阳首次举行大规模物资展览。
1988年3月1日,贵阳海关在遵义路上正式开关。
1990年1月12日,一年一度的春节商品交易会在省展览馆举行,省内外1000多户商家、2500万元的12个大类商品、1200多种年货参加交易。
2001年8月10日,首届中国(贵阳)围棋文化节在遵义路筑城广场开幕,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1对选手和来宾参加开幕,参观人数达10万余人。开幕式上2001盘棋同时对弈,创世界棋阵之最,此次棋赛进入“吉尼斯”记录。活动期间签约125个项目,投资额达104.07亿元。
2002年8月10日上午,遵义路上的国贸中心广场彩旗猎猎,锣鼓喧天,无数只五彩气球腾空而起,首届中华奇石贵阳博览会剪彩仪式在广场隆重举行。
2003年6月27日,贵阳人民在遵义路筑城广场举行“向陋习宣战”誓师大会,拉开了市民整治陋习的序幕。
2003年10月1日,遵义路省展览馆彩旗飞扬,锣鼓喧天,盛况空前的贵阳市第七届房地产交易会在这里举行,本次交易会有83个楼盘、515万平方米住房参展。
2004年5月18日,浙江商城在遵义路原贵阳棉纺厂厂址举行奠基仪式。该工程由浙江天华集团共同投资13.8亿元,占地40余万平方米,市场用地28万平方米,约2800个铺面,这是贵州省流通领域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是东西部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2月31日,遵义路筑城广场举行盛大迎新仪式,广场上是“笙歌鼓舞迎新岁,筑韵钟声报平安。”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至90年代末,贵阳市每年春节前都在遵义路“红太阳展览馆”举办年货展销会。笔者每年的展销会期间,骑着自行车数次前往采购。要买回水果、腊味、家禽、年糕、香菇、木耳、糖、花生、葵花等年货,以备春节和节后食用。每一次去采购年货时,事先要写一张采购单,这样买起来省事方便,采购时要到每个摊区去寻找要买的商品,还要比较哪个摊位的年货好又价格合理,买好后要包装好放置在自行车上运回来,到家后家人看见买回很多年货既高兴,又帮忙把每一件商品放置好。这些发生在遵义路上的往事至今仍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