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南路上的屋顶花园
富水南路因“富水”而得名。南起大南门街心花园,北抵中山东路,路长696米,宽为12.4米,混凝土路面,南段较低,中段稍高,住有居民1109户、3062人。沿街两旁均为装潢门面,故有装潢一条街之称,经济发展在大南门辖区较其他街道好。沿街房屋均为多层楼房。
该路从清代到民国30年(1941年)以前,路面为毛石铺成,街道狭窄,沿街房屋全为木结构,矮小而破旧。历史上的街名由南往北有:南门口、仓后街、福德街、小十字等。自民国31年(1942年),从南门口起到小十字的毛石路翻改成碎石路以后,将上述路名取消,合称富水路。1951年,由于富水路太长(当时小十字以北到苏家桥一段也改为富水路),市人民政府在调整路名时,将富水路划成南、中、北3个地段,并将小十字以南街名称富水南路。同时,将原来的碎石路面,全部改造为混凝土路面,后又改造为柏油路面,1997年再次改为混凝土路面。
但又有谁能想到,在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在血雨腥风的年代,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中统调查室在这条路上设立了一所秘密监狱,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在监狱里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较量。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藏,只有对我们党的“昨天”和“前天”的斗争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繁重工作,勇敢地担当起“明天”的历史重任。
据史料记载和作者采访曾经在这所秘密监狱里被关押过的郭诗昭(南明区离休干部),有必要让我们了解认识一下南明这块土地上,先烈们曾经在“屋顶花园”这所鲜为人知的秘密监狱里,所受到的残酷折磨和他们所进行的艰苦斗争。
园名由来
“屋顶花园”坐落在南明辖区南横街(旧名仓后街)口的斜对面,即富水南路95—99号。这是一所私人住宅。像这样极平常的小公馆,在解放前的贵阳是比较多的。在小公馆内,有一个占地不大的小花园,花园里有花厅、花台、草亭、古树、假山……它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屋顶花园”,是因为这所宅子所占的地势高,站在花园内,可以看得见大南门一带房顶上的瓦,所以人们称呼它为“屋顶花园”。
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屋顶花园”,在20世纪40年代初,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看中,并在这里设立了一所鲜为人知的秘密监狱。特务们占据这所宅子后,便把这幢宅子的一部分平房改造成几间牢房,将平房的窗户用木板钉牢,以防“犯人”越狱;改造成的牢房,每间只有高和宽不到1尺的空洞,作为特务用作送饭和监视的洞口。除了将平房改造成几间牢房外,特务还在宅子里设立了办公、审讯……场所。
这所外人很难知情的秘密监狱,在血雨腥风的年代,曾经被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中统调查室关押过中共地下党和进步人士,这些革命志士在这所监狱里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较量。在这块土地上,为捍卫真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凯歌。
黑牢生活
据史料记载和郭诗昭回忆,当年被逮捕到“屋顶花园”去的人,都要受到检查,身上的钞票、书报都要被没收,连裤带也不能幸免。在狱中所受到的各种折磨苦不堪言。
既没有床还要被捆着睡觉——监牢中没有床,被抓进去的人只能睡在(或坐在)仅有稻草铺成的既潮湿又阴冷的地上。几个人同时盖一床薄棉被,能盖到头就盖不到脚。特务们为了防止“犯人”逃跑,到了晚上就用绳子将几个“犯人”的双手反背捆在这又冷又潮湿的屋子里,要等到天亮特务们才来解绑。
既不给“放风”,卫生条件又差——由于这所监狱不给“放风”,“犯人”只有每天轮到倒便桶时,有几分钟的时间可以看见太阳,其余时间都关在黑牢里。由于长期不洗脸理发,又无阳光照射,“犯人”都挤在黑暗、潮湿、窄小的屋子里,加上卫生条件极差,很多人身上虱子成堆。被关押在这所监狱中的人,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
酷刑折磨
“屋顶花园”的审讯经常是在深夜进行,且软硬兼施,各种酷刑都用在革命志士的身上。
手杖抽打——特务头子王伯奇是这所监狱的头头,此恶魔审讯“犯人”的手法经常是抡起手杖抽打被审讯的人,直到他打累才罢手。
车轮战术——特务们在审讯革命志士时,有时装得“温文尔雅”,假惺惺地表示一下“关怀”,有时又转弯抹角想套出他们想获得的东西。在软硬兼施都一无所获时,便采取“车轮战术”,开始用手杖抽打,接着又“感化”,在这些伎俩都不见效时,使用大棒打,又用鞭子抽……
“坐飞机加炸弹”——特务们为了从共产党人口中获取所需的东西,丧尽了天良,有时用绳子将“共产党人”的手脚捆绑,吊在花园的亭子上拷打,因手脚被捆朝上,头朝地,特务们还美其名曰“坐飞机”;当被捆绑的共产党人仍不开口时,特务们又用石头加压在共产党人的身上,反复折磨,还恬不知耻地叫“加炸弹”。被审讯的共产党人被折磨得口鼻流血,血肉模糊,仍坚持不向敌人吐露半句秘密。
坚持斗争
被押在“屋顶花园”的共产党人,经受了各种折磨,虽然在特务们的咆哮声和被审讯者的惨叫声不时从牢房的夜空传来,但却听不到乞求活命的声音,更没有叛徒降敌的身影。特务们黔驴技穷之后,便使出了写“送嘱”的卑劣伎俩,想用这种生与死,离与别来折磨共产党人的斗志。一天特务们为了从郭嘉和李德富 [1] ①的口中获得线索,将纸和笔递给他俩,还威胁他们把该写的都写在纸上,如果没有什么交代的,就写遗嘱吧!牢房中的人听后心情非常沉重,知道大难即将来临。过一段时间后,特务又来牢房高声吼道:“姓郭的,姓李的,你们的遗嘱写好没有?”特务们想用死来威胁,认为共产党人就会向他们乞求活命。但他们的算盘打错了,他们得到的是共产党人斩钉截铁、毫不犹豫的回答:“没有什么可写的,要杀要剐由你!”深夜,在漆黑的牢房中传来郭、李两同志沉着、坚定的脚步声以及监狱外汽车发动和喇叭鸣叫的凄厉声。狱中的难友们知道,这是国民党特务要对共产党人进行残酷杀害的时间到了,也是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身的时刻到了!
在“屋顶花园”被关押的何止郭、李二人。中共党员,筑光音乐会党支部宣传委员饶元祚被中统特务绑架关押在“屋顶花园”,被刑讯逼供一夜,凌晨一点过钟,饶趁看守熟睡时逃出魔窟。中共党员丁文和进步学生李智华在花溪被捕后关在“屋顶花园”,在难友郭诗昭、顾文淑的掩护下,丁文从厕所逃出后转移重庆。中共党员以及进步人士肖之亮、谢凡生、陶生民、黄时烽、宋大辉、邱在先、黄炜、葛发生等都曾经在这里被关押过。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贵阳的解放,先烈们前赴后继,红流滚滚播火种,先进思想传筑城。
[1] ①郭嘉,广东人,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汽车司机,1939年回国抗战。李德富,广东人,香港回国华侨,汽车司机,1939年初夏回大陆参加抗战。二人受聘于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开车,往返于重庆、贵阳、桂林、西安之间。1941年1月被捕,1942年3月,被国民党贵州当局杀害于贵阳照壁山乱坟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