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黄家巷内的民生制茶加工厂
所属图书:《贵阳地名故事集》 出版日期:2015-03-01 文章字数:2382字

黄家巷内的民生制茶加工厂

建厂

贵阳富水南路上的黄家巷,长81米,宽4.2米。相传清朝年间,有黄姓大户住此,故此巷得名。该巷内房屋均为低矮的旧式木结构青瓦房。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20世纪50年代初的四五年内,一批制茶工人在这里演绎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制茶品茶售茶历史,将精心研制加工的成百上千斤绿茶、花茶、红茶销售到筑城以至省内外,他们的辛勤劳作,对提倡饮茶、打开贵州茶的销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51年,贵阳的经济由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运动以及城乡物资交流的开展,市场一派繁荣景象,出现了工商业者称赞的“黄金时代”。以茶叶业中颇具名气的“天一”杜绍昆、“天津”胡宗海等一批老字号的茶庄老板,根据当时贵阳有关部门提出的私营经济首先要走向联营,然后再走向公私合营的号召,于同年七八月份,邀约“北平”、“宏达”、“安徽”、“民德”、“集成”等多家茶庄、茶叶零售商及散股,筹备成立了贵阳民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笔者作为南京街(今中华北路)“镛德祥店铺”的学徒也随铺子加入民生公司,并在制茶加工厂捡茶叶。

民生公司下设一个制茶加工厂和三个门市部。

公司总门市部设在大十字(今中山东路上、原老百货大楼与贵州电影院隔壁,后迁中华南路今新百货大楼处);城南门市部设在中华南路与都市路口交接处附近,城北门市部设在中华中路北门桥桥头(今华联商厦附近);制茶加工厂设在富水南路黄家巷内(今富水路小学隔壁),厂长汪侦佩,制茶技术人员有张寿天、兰强、杨培生、杨恒勋、刘万隆、冯正钧等。拣茶工人有吴淑华、张素芬、杨胜芬、李绪梅、杨慧芬、张国珍、金方隆等。

制茶

第一步——收购毛茶。民生茶叶公司派人到都匀、安顺、开阳、石阡、贵定、独山、湄潭等地,将茶农用爆火杀青,经简单粗加工后等待出售的毛茶采购运回贵阳。

第二步——清除杂质。制茶加工厂将购来的毛茶倒在一个个簸箕里,捡茶工人将毛茶中的黄叶子、茶杆、茶果、泥土等杂质挑选出来。

第三步——筛、簸、选分类。制茶工人对毛茶进行筛、簸选,在筛、簸、选中将毛茶初步分成若干种类。

第四步——烘青。制茶工人将初步分类的毛茶放入烘笼,下面用炭火慢慢烘,这步工序特别严格,制茶工人要特别掌握火候。我看见制茶工人冒着高温,流着汗水,仍在忙着不断的揉捻、烘焙。

第五步——吊缸。制茶工人将绿茶一包一包的包好,放入大缸四周然后用布袋装石灰,袋上面用绳子吊好放入缸内,封好缸口,让石灰吸干茶叶的水分,这叫“吊缸”。通过“吊缸”制出的绿茶两年内不仅不潮湿、发霉,且能保持色、香、味(这种方法只对一部分绿茶采用),在制茶工人的精心制作下,茶叶制成了色泽翠绿的“明前毛峰”(即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尖制成的绿茶)、“雨前毛尖”(即谷雨前采摘的茶尖制成的绿茶)、“独山毛尖”、“都匀毛尖”等绿茶。

第六步——制花茶。除了制作绿茶外,制茶工人还采用福建等地的名贵花茶或香精、香片、茉莉花作原料制作花茶。制花茶时,将绿茶一层一层的散装在木箱子里,每一层绿茶上面铺一层茉莉花,再配以香精等,通过烘焙的作用加热,让香味渗入茶体,这道工序制出来的茶叫“三薰香片”、“五薰香片”、“特窨香片”等花茶。

品茶

在制茶过程中,制茶工人很重视茶的色、香、味,并通过品尝、鉴定来提高制茶质量。据回忆,民生公司为了保证加工复制出来的茶叶在色、香、味上达到规定的标准,在制茶加工厂建立产品品尝鉴定小组,并由公司经理杜绍昆和厂长汪贞佩等人兼小组负责人。当每一批茶加工复制出来后,要在车间一张干净的桌子上摆上10多个洗净用沸水烫过带盖的茶杯,并事先用纸片写上茶名、等级、价格等贴在杯底,然后按事前写好的茶杯放入不同级别的茶叶,冲上开水,用盖子盖好。烧的开水也有学问,既不能“嫩”,也不能“老”,要适中,这样的水煎出的茶才有香味。待茶泡好后,通过观茶形、比汤色、闻香味、品滋味、看叶底,认真仔细地端详,慢慢地品尝鉴定。这时,只见一杯杯汤色清澈、滋味芳醇的茶汤被尝试小组的人员呷一口后,稍停回味,便各自鉴别色泽、汤色、香味,再说出茶名、等级、价格,指出是否达到色、香、味的标准,然后,翻过杯底来对证,看是否鉴别有误。如鉴别中发现某一品种质量达不到标准,产品品尝鉴定小组要找原因,想办法改进。

茶制好后,用干净的箩筐一担一担的从黄家巷挑到公司的三个门市部出售(有时也用板车拖),民生茶叶公司制茶加工厂通过这种比较严格的烘焙、复制、品尝、鉴别来提高制茶工艺和产品质量。这种认真严格的加工工序对提倡筑城市民饮茶和打开贵州茶的销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售茶

民生公司的售茶主要通过总公司和城北、城南分公司向市民和单位销售。三个销售点均要到黄家巷来提货,然后分别把绿茶、香片、红茶、坨茶、虫茶等装在玻璃瓶内,在瓶子上贴上标签,在标签上注明茶名、产地、价格以便顾客一看一目了然。凡有顾客上门购茶,售货员均要笑脸相迎,并如实回答顾客的询问,不论买与不买,买多买少,均要热忱服务。有的顾客(多系单位的)来门市部买上3斤5斤,需要送货的,门市部要用纸把茶包好,用麻线捆好,开上发票,派人送到指定地点,取回货款。如有大主顾,也可以直接从黄家巷把茶运走。公司为了扩大销售,方便顾客,还从制茶加工厂抽人组成四个流动组。流动组的人员每天背着椭圆形的木箱,走街串巷,把一包一包的茶叶卖到茶馆和市民手中,方便了群众买茶。

据当时民生公司制茶加工厂工人介绍,经常饮茶可补充人体对多种维生素的需要。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有助于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抑制和抵抗病毒、美容护肤、利尿解乏、降血脂助消化、护齿明目等功能。茶的功效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正如宋代诗人欧阳修《茶歌》赞颂的“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

正是“劝君多饮一杯茶,养身健体益处多”。

贵阳地名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