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将军究竟是何人
贵阳金阳新区从2013年起已定名为观山湖区。区内有条新辟的公路名为“将军山路”,路由西向东贯穿诚信南路和金阳北路,与金朱西路平行,是区内不能通向区外的一条次干道,它的得名缘于金朱西路西北角上的“将军山”。将军山是因为哪位将军而得名的呢?传说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他出于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相位威胁君位的恐惧”,便借机寻找借口大肆杀戮功臣的历史事件有关。
最初,朱元璋与胡惟庸等人均投在农民军韩林儿的部下,在征战的过程中建立了极为亲密的友谊。以后,刘伯温力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自立以创建自己的事业,胡惟庸在朱元璋自立后全力进行了辅佐,当然还有以后陆续参加进来的一大批功臣宿将们的努力,如李善长的“行仁义,禁杀掠,结民心”方略的建议;徐达、常遇春、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等数十员战将的东拼西杀,终于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政权,这年是为洪武元年。胡惟庸也因功于洪武六年升任右丞相,不久又升任左丞相。他在这个位高权重的相位上一呆就长达七年之久,是明朝初年设立的四位丞相中任期最长的一位。胡惟庸因此居功自傲起来,玩弄权术,排斥异己,无所不用其极。他诬陷其时已身为御史中丞的刘伯温,并自作主张将刘毒死。胡惟庸这种僭越的行为引起了朱元璋内心极大的震动。功臣们不受节制的权力,使他感到自己的皇家权力岌岌可危,决然采取了行动。洪武十三年便以“枉法诬贤”等等罪名将胡惟庸处死。更出于为免除前文提到的“恐惧”的需要,进一步以此为由,大力追查胡惟庸的亲朋好友连坐治罪,致使以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为首的一大批开国元勋、宿将受到株连。这场杀戮一直进行到洪武二十五年才告结束,前后因而被杀害者达到三万多人。其间的洪武二十年另一个影响也不亚于前者的案件被诛者,是那位因多次打击元朝残余势力,战功卓著已任大将军的蓝玉,被以谋反罪处死,同时牵连被杀的达一万五千余人。这一枉杀惨剧史称“蓝狱”。明朝因而废除了历代沿袭下来的设立丞相制度,以皇帝集权于一身的朝议来取代。清点下来,明朝开国元勋、宿将中得以善终的唯有信国公汤和一人;另一个没被诛杀的是传说在战场上被混乱中的军马践踏而无法寻觅尸骨的越国公胡大海。
胡大海其人,据说他的祖先是随蒙古大军来华的波斯(今伊朗)人,融入华夏民族之后落籍安徽泗县,他原为一介平民,生来身材十分伟岸且武功非凡。朱元璋屯军滁县的时候,和他一见便十分喜爱,胡大海便从此跟随朱元璋征战并屡立战功。如在夺取浙江建德时,一战而俘敌三万,被授予枢密院判官一职;进攻诸暨时,吓得元军守将不战而逃,因兵不血刃保全城池,人民也免受兵燹之祸,故而将诸暨改名诸全州;又大破“大周”诚王张士诚;元朝将领吕珍慑于胡大海的军威主动前来请和,胡认为“和”既能减少伤亡又能免除一方士民苦难,便答应了吕珍的要求。他帐下的郎中王恺却持相反意见,向他积极建议军威正盛不必言和,应乘势击杀免除后患,以收全功。胡大海却表示“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并下令撤兵,这一来赢得了百姓甚至于元军将士都称赞他“威严忠信”。胡大海常说:“吾武人不知书,唯知三事,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庐舍。”这一来更加深得人们的敬重。他由一介平民百姓一跃而成将军乃至于公爵,就不会是偶然的了。就是这样一个开明朴实的胡大海,在坊间的传统评书和戏曲中却是以一个莽夫形象出现的,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在他巧妙地避开杀身之祸这一点上来看,他显得还是个思维相当缜密的人。就在开国将领一个个被杀的消息不时传来中,那个战场上尸骸无从寻觅一事,就是他精心设计的避祸疑阵。在一次向湘西苗疆进击的战斗中,他让心腹小校大肆散布主帅落马,已被军马践踏得无从寻觅的谎言以制造混乱,乘乱与心腹数骑一连数日地向西奔驰,来到当时还是十分荒凉的贵州腹地一座小山下隐匿起来。从此,他战马卸去征鞍,挽套铁犁,开几片薄土,搭几间茅屋,安享余年。附近淳朴的乡民们也从未有人问过他们的来历,彼此相安无事。日子久了,偶尔从他们晾晒在岩畔的盔头铠甲上猜想,他们或许是从前当过将军的人吧?于是,他们住的那个荒凉无名的地方便被叫做将军山流传了下来。不过,有人并不认可这个说法,说将军山另有它的故事,胡大海根本沒有在将军山终老。他是在向湘西苗疆进击当中,迫使苗将蒋英势穷投降,然而降将蒋英心有不甘,在一次两军冲杀的混乱中,趁乱将胡大海杀害。
直到今天,胡大海的归宿早已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团,散落在了贵阳民间,留下了将军山将军究竟是何人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