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生“是春谷”
在贵阳南郊,有个地名叫大地的地方,幽谷山青,盛产野生兰花。许多贵阳的兰花爱好者都知道,著名的翁召兰花就生长在这一带。
大地是个小地名,但在大地的一座叫青山(村民叫黑坡)的崖壁上却掩藏着在贵阳市各区、县(市)的摩崖石刻艺术中不论是文化含金量还是字数上均称贵阳之最的摩崖石刻。当地人也因此将青山叫做写字崖。
大地所在的村就叫大地村,归小碧乡管辖。青山就坐落在大地村内,只是修铁路时把它与大地隔开,从大地村上青山要下到铁路再爬上山。如果跨过铁路,爬上20米左右,有块长方形的台地。台地靠崖壁一边,离地约3米高处,有一长约20余米,宽约3米上下的平整崖壁。崖壁上用欧体楷书直排阴刻着670多行、2万余字的文字,字径约4.5厘米,有46首自联诗文(就是从前人的著作中选出佳句自联成文),落款“乾隆五十八年桂越贵筑大地主人贵阳学自南氏捧日生撰”。摩崖间的洞穴上,额题“是春谷”三字,每字的字径约2.5厘米。下款为“乾隆癸丑捧日生题”。两旁有对联一副:“白苎春流环谷水;青山高吟属宣城。”上款是“寄奉自翁父台老先生教政”,下款是“治愚弟吴敬與”。文字工整秀丽,联句对仗。左方刻“洗心泉集序”。这就是贵阳乃至贵州众多摩崖石刻群星中的佼佼者——“是春谷”,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是春谷”摩崖石刻巨著的作者名叫谢庭薰(1728—1798),贵筑县(即今花溪区)大地村人,字自南,一字兰谷,号韶庄,别号捧日生。清乾隆十八年赴京参加会试,获大挑二等。入仕后担任毕节教谕,继为独山学政,再補永宁训导,后任江苏省娄县知县。他一生好学,一生饱学。每官一地都以编修地方志为己任,为后世留史。在独山时,参与纂写《独山州志》十卷,编《永宁州志》十卷;《娄县志》三十卷。乾隆五十三年告病归大地村。
谢庭薰返乡后,在家乡的青山上凿池引水,命名叫“洗心泉”,其上建亭名“兰谷亭”。著有易经研究心得《洗心泉集》二卷。从《春秋》、《三礼》、《四书》、《五经》以及《尔雅》、《楚辞》等著作及历代前贤、黔宦乡贤的著作中选其佳句,分别编入《洗心泉集》、《洗心泉集易》、《洗心泉集书》、《洗心泉集诗》、《洗心泉集春秋》、《洗心泉集三礼》、《洗心泉集尔雅》……凡三十一集。从中选出佳句刻于崖壁上,成就了今日之摩崖石刻大观。
谢庭薰先生在《洗心泉集诗》中这样吐露:“倘所谓责于丘田者,庶几藏密以洗心欤!然则有是山在半天,而因池在半天也。于人日操心而为洗心池,即于人之天曰奉日,而为浴日池欤。”谢庭薰为何以“洗心泉”冠名,今人读了序中这段话,一目了然。人生一世,操心一生,得洗心尘,何其爽哉!
“是春谷”摩崖石刻中的诗句,不惟是一种文学艺术享受,还能开启人们原本洁净的心扉。如:“文章白壁原无拓,一任幽人共洗心。”“半亩白云闲睡足,归流瀑水濯尘埃。”“二月莺花满树林,更闻山水有清音。”“小亭方诸为谁开,付与诗人仔细载。”“漫忆归来重载酒,恍疑身在武陵源。”……
大地·青山·谢庭薰,给贵阳的文化建设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