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园与“梦花”
从《贵州图经新志》的记载上看来,花果园这个地名早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在贵阳出现了。
花果园在贵阳人最初的心目中是以贵阳八景中的“狮峰将台”而熟知的。此前,元代中统元年到至正十六年(1260—1279)之间,曾在此筑有土墙围护的都元帅府而史称“帅府花园”。明朝取代元朝以后,明颍川侯傅友德在此驻军,筑点将台操练军队,检阅他的士卒,以后逐渐成为城西的一景,进入贵阳早期的“八景”行列。到了清代,花果园已经为岁月湮沒而无迹可寻,但是花果园这一地名却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发展成为城西的著名的街区之一。
傅友德其人,元朝末年曾入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刘福通部转战中原,后随刘部的李喜喜进入四川,于川中归顺了朱元璋。此后,他从偏将、裨将等低级军官做起,一路拼杀而来,元至正二十七年随明开国大将徐达北上追击元朝宗室,七战七胜而定甘肃,接着又与另一著名将领汤和一道轻取全川,明太祖朱元璋在《平西蜀文》中盛赞傅友德为平川建立了“第一功勋”,赐封其为颍国公,晋太子太师,是明初开疆拓土的著名将领之一。傅友德最为显赫的战功莫过于与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一起消灭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者梁王巴匝拉瓦尔密,使明朝完成了华夏一统的大业。
傅友德的结局也极富戏剧性,传说在一次朝议中忽然被朱元璋指斥其子有不伦和谋逆罪,并令其立斩献头阶下,傅在父子之情和君命不可违之间进退维谷,不得不引颈自戕于朝堂之上。死后,又被追封为丽江王,谥“武靖”。他没有逃脱在封建王朝中君臣相处面临旦夕祸福巨变的宿命怪圈。
追溯最初的花果园,虽然也桃李成阴,果木遍植于山峦,但它却是以培植“梦花”而著名的。
梦花有诸多的异名,《中国树木分类学》上称它为金腰带、打结花、梦冬花,《重庆草药》一书称它为喜花、迎春花。其实,它是瑞香科植物结香的花蕾,“结香”又名白蚁树、檬花树、雪花树,是一种落叶灌木,一般高两米左右,植株上披满绢样的长绒毛和硬毛,植株幼嫩阶段,绒毛硬毛十分浓密,随着植株的成熟而均匀分散在棕红色的枝条之间,一般作三叉分枝,遍体有气孔。结香叶为橢圆形,生长期中先叶后花,花朵相当密集、色黄,花期长达三到四个月,绽放时鹅黄一片使山麓尽染。
梦花主要作为药用,药用时它的名字称为“新蒙花”或者“蒙珠花”,能治青盲、翳障、多泪、畏光羞明、夜梦遗精、虚淋、失音等症。《广西中药志》说它有养阴安神,治阴虚火旺、梦遗的疗效,服法简便,一般煎汤即可。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在花果园片区内,已经无法寻觅到梦花的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