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的河名
我曾经考察过乌江的河名,认为能代表全程的标志性名称主要有三个:“乌江”、“黔江”、“黔水”。
《齐召南水道提纲》云:“黔江亦曰涪江,即贵州之乌江也。”这是“乌江”、“黔江”二名的出典。清光绪六年,地方官员在“两岸障日,一缝中通”的乌江渡建有一道铁索桥,为彰显功德,在南岸石壁上凿有“黔水飞虹”四个大字,说明此江又名“黔水”。
此外它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名称:上游有两条主要支流,即北源六冲河,南源三岔河,均在毕节地区。二河相汇于清镇与黔西交界之地,因此段靠清镇一边,沿岸原有一座有“小荆州”之称的“鸭池”古城,故此城上下一段河流叫做“鸭池河”;流入修文地段后,因河岸半山上有一个古道驿站名“六广驿”,即明代奢香夫人主持修通的入川古驿道的第二个驿站,故驿站上、下这段河流称做“六广河”;在流入今重庆境内后,因岸边有一古县城涪陵,河流又有“涪江”之称。
但这条河最具代表性、能统领全程的名称缘于息烽。它流入息烽地界的深山峡谷后,因水深谷阴,加之矿物质的化学作用,江水呈墨色,古有“水色深如墨”之说。特别是在被称为“乌江天险”的乌江渡这一段深渊中,江水更是黑得发乌,故河流因此得名“乌江”。岸边有座古城亦名“乌江城”。《安顺府志》有关于乌江河名的记载,“经息烽县养龙寨北,有乌江城,始名乌江也”。
“乌江”之名,在古代统领乌江城以下至长江入口这一大段河流;如今则统领上游六冲河、三岔河相汇处以下的整个河流。乌江所流经的地区,贵州境内北岸有毕节、遵义两地区;南岸有贵阳、黔南、铜仁三地区;下游还有重庆的涪陵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