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致美丽的贵州
所属图书:《我与贵州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4874字

致美丽的贵州

方帅

2012年5月,我与妻子相识、相恋。我们从认识到结婚只有不到短短半年时间,属于典型的闪婚。

我是宁夏人,宁夏与贵州相距千里。正应了那句“千里姻缘一线牵”。我和妻子都觉得似乎冥冥中早已注定,这一切是上天已经安排好了的。

我心中窃喜,自己竟然娶了一个外地媳妇儿,而且还是少数民族——贵州毛南族。对于这个民族我还真是闻所未闻。哎,全中国十三多亿人口,茫茫人海,毛南族的人口可以说少得可怜,竟然有一个做了我媳妇儿。我心想,我是幸运呢?还是幸运呢?每当我给亲朋好友介绍妻子是何方人士时,最后我总会略带显摆而自豪地说:“她是少数民族——毛南族”。毕竟人口比较稀少嘛。

虽然是少数民族,但妻子说她们那个民族,在饮食习惯上和汉族人没什么不一样,什么肉都可以吃。不会像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那样有什么忌讳和教规之类的。唯一大的差别就是北方人喜食羊肉,而他们则以食猪肉为主。妻子离开家乡多年,早已经习惯了吃羊肉。

对于贵州那片土地,我是陌生的,更从未涉足过。只知道贵州地处祖国的大西南,百分之九十几都是山地,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很少。不过在贵州,有两样是让贵州人民乃至国人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那就是被奉为国酒的贵州茅台镇的茅台酒和黄果树瀑布。这两样,可以说是驰名中外,名噪海内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接待外宾时,竟然可以一次喝两斤茅台酒,真是海量。

听妻子说她的家乡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景色非常怡人,犹如世外桃源。由于妻子的工作单位在宁夏,与贵州相隔千里之遥。所以,她每年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回去探亲。每次说到她的家乡时,她总是满怀着深深的思念与眷恋。我也怀着激动而向往的心情,希望能尽快到那个美丽而陌生的地方,我的第二故乡贵州,举行我们的婚礼,顺便领略一番异乡的优美景色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经过我和妻子商议及双方家长的决定,我和妻子还有母亲于十月十四日前往贵州举行婚礼。

从宁夏到贵州没有直达的火车和飞机。所以,我们必须先坐火车到西安,然后再由西安乘飞机才能到达贵阳。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我们到达了贵阳,那里的气候和环境与地处西北的宁夏平原完全不一样。没有西北的狂风大作,没有西北的黄沙弥漫。十月的宁夏已经进入初冬时节,凛冽的冬风像疯狂的野兽一般,怒吼着,仿佛要撕碎一切,更像一把锋利的军刀,刺痛着人的脸颊。值得庆幸的是,宁夏有雄浑的贺兰山,它作为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否则,西伯利亚寒流将横扫宁夏平原,成为一片极寒之地。而千里之外的贵阳,却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虽然是下雨天,但气候依然温和湿润。这样的环境,与西北地区的天气气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你也不用像在天寒地冻的大西北那样,穿着很厚的外套和保暖内衣去抵御寒冷。没有狂风,没有黄沙,有的只是丝丝细雨和柔和的微风。我心想,贵州啊贵州你就像一个温柔的礼仪小姐一样,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贵州,我来了。

初到贵州,觉得既陌生又新奇,但同时又觉得有种亲切感,因为这是妻子的家乡,我的第二故乡。离家多年的妻子对贵阳已然很是陌生,在面对家乡父老时,她总是操着地道的贵州口音询问路人,某某地方该怎么走,我云里雾里得听不懂他们所说为何。

到贵州,当然是要先好好品尝一番这里的特色风味小吃。更何况我们都已是饥肠辘辘。在妻子的带领下,我们走街串巷,找到了一条小吃街。小吃街里有各种各样、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妻子首先为我们每人点了一碗“肠旺面”。关于“肠旺面”,没到贵州之前就听妻子提起过,今天终于有幸能得偿其味。它的材料是猪大肠、“旺”则是猪血、还有面条。味道确实是鲜香可口。吃完“肠旺面”之后,妻子又点了一道叫“丝娃娃”的小吃。我看她吃得是津津有味,旁若无人,她还特意给我和母亲说她最喜欢吃“丝娃娃”里面有一种叫“鱼腥草”的东西,说很好吃,让我们也尝尝。我随即在妻子的诱惑下也吃起了“鱼腥草”。不过当我吃到第一口的时候,它那特有的腥味,就让我觉得这东西简直是难以下咽。并不是因为我挑食,而确实是吃不习惯。妻子说,她自小就吃这东西,觉得特别好吃。我想,“鱼腥草”对她来说应该是有着浓浓的乡情和美好的童年记忆。贵州人对“鱼腥草”的喜爱,就像宁夏人对“苦苦菜”(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菜,在以前闹饥荒的时候,这种野菜能拯救很多食不果腹的人,让其逃过饿死的命运)的喜爱一般。

麒麟洞在贵阳黔灵公园内,我们走进公园,在南山脚下有一条很宽的河在山前绕过,经过一座桥,我们踏上几级石阶,有一座庙样的古建筑群,在树林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幽静,山门上题“麒麟洞”三个大字,进了门,在山崖下有个山洞,洞内有一块巨大的钟乳石,酷似一头麒麟,“麒麟洞”因此得名。此洞本为尼姑修行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此囚禁过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将军,因而闻名遐迩。

第二天下午,我们从贵阳火车站出发前往位于黔南地区的独山县。独山县离妻子的家乡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前往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的路面是那种蜿蜒崎岖、很窄的公路,从公路往下看是很深的河床,不禁让人感到有些晕眩。我们的四周是巍峨挺拔、郁郁葱葱的青山。离开城市的喧嚣,走进这翠绿、挺拔的山间,仿佛世外桃源,你可以忘掉一切的烦恼,贪婪地呼吸清爽湿润的空气,来尽情享受这大自然赋予的静谧和柔美。与北方的长风如刀相比,这种美,这种温柔……让人不禁无限神往。

经过将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妻子的老家——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个安静、整洁的小山村。妻子的父母和家人都出门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毛南族人善良、淳朴的民风。

村子里有很多年逾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她们虽然身形瘦削,满头银丝。但却个个精神矍铄,头脑清晰,憨态可掬,耳不聋,眼不花。这个年纪却依然可以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有甚者,居然有可以穿针引线做针线活的老者。这样的年纪,这样的精神状况真是让人钦佩不已。这样的高寿,是与她们的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密不可分的。

再过几天就是我和妻子正式举行婚礼的日子。所以,那天正好全村的人都聚集在妻子家的院门前,帮忙筹备结婚的酒席。很多妇女都穿着她们本民族的服饰,一个个忙得是不亦乐乎。男人们则卖力地打着年糕。据妻子讲,这里的风俗是,要是有哪家的孩子出嫁或是迎娶媳妇,全村的人都要在那户人家连续吃喝三天的酒席。

我的岳父,很热情地拿出了自家酿造的米酒,说是要痛痛快快地和我畅饮一番。听妻子说,岳父大人是嗜酒如命,他可以三天不吃饭,但是绝对不能一天没有酒喝。

对于米酒,以前只是听说,在我看来想必没有勾兑的烈性白酒那般难以招架,好在我也有些酒量。岳父和几个叔伯亲自为我倒了满满一碗米酒,一个个都豪气冲天地喊着干了,我一口气就喝下了大半碗,感觉这米酒犹如白开水一般。但是我却大错特错,我没能听进去妻子的劝说,说什么米酒你没喝过,入口感觉很轻松,但却是后劲十足。我哪理会那些,初次见面当然是要不醉不归,而且更不能怯阵。

正如妻子所说,米酒后劲十足,我没能招架住贵州的米酒,在喝第三碗时,我已经感觉天旋地转,不能自已,我想我是醉了,但在我知道要醉的时候,却为时已晚。第二天醒来时,我却是更加难受,头痛欲裂,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对米酒犯怵。不过,我还是对这种民间酿酒的手艺感到好奇。

妻子的老家四面青山环抱,空气湿润,气候宜人。山上有着鲜活的植被和各种树木,汩汩的山泉水欢快地流淌在山间。这种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北方是不会有的。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说这是世外桃源,一点儿都不为过。媳妇总说,这是个安享晚年的好地方。这里的房屋建筑都是具有很传统、很古朴的毛南族风格。

终于到了我和妻子的婚期。婚礼当天,全村的人老老少少都聚集到了岳父家,共同见证一对新人最美好的时刻。婚礼的地点,是在岳父家一间摆放祖宗神龛的屋子里,供奉祖宗的这种神龛,在北方是见不到的。虽然没有在城市举行婚礼的那般炫目奢华,但在祖宗的神龛面前进行典礼活动,却也是显得格外庄重。我也见过很多婚礼,但是我和妻子的这种传统而具有民俗特色的婚礼,却让我终生难忘。婚礼的主持人,是村子里的一位长者,他说着浓重的地方口音,我就像一个站在被告席的罪犯一般,站在神龛前似懂非懂默默地聆听着。拜过堂,我和妻子向双方的长辈一一敬酒。

婚后的第二天,我们决定要去黄果树瀑布,见识一下气势磅礴、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

坐上大巴车之后,敬业的导游小姐,就开始展示了她那如簧的口舌,每路过一地时,她都会详细地向游客介绍关于那里的人和事,还有贵州的特产以及与贵州有关的一些典故和成语。

曾被毛泽东盛赞的晚清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国民党统治时期,曾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书的国防部长何应钦;还有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均是贵州人。用导游小姐的话说:“贵州可谓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途中,在导游小姐的介绍下,我们还品尝了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贵州特产“波波糖”。这种洁白的酥糖,口感香甜酥脆、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

成语“黔驴技穷”,据导游小姐的澄清,贵州其实是没有驴子的。此成语的出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本应为“入黔之驴技穷”,这个只不过是后人对成语的误读而已。还有贵州的安顺,它就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夜郎国。所谓“夜郎自大”,指的就是今天贵州的安顺市。

我们首先到达了与黄果树瀑布毗邻的贵州著名旅游景点——龙宫。龙宫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能有效地避开大量的辐射。

乘小船进入了龙宫水溶洞后,宫内大大小小的钟乳石或高悬空中,或下接水面,或沿洞壁向下流生。一厅为群龙迎宾,洞顶垂悬下来的十数条钟乳石,酷似龙形,张牙舞爪,有蜂拥而出的动感,平添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氛。二厅为山水壁画,经过千万年形成的石幔、石花在洞壁组成多式多样的景物形象和图案,形似一幅自然山水壁画。三厅为五龙护宝,洞顶悬挂着五条形似龙形的钟乳石,惟妙惟肖。四厅为水晶宫殿。洞厅宽大,钟乳石堆积物最为丰富,有“龙女坐宫”、“老龙回宫”、“哪吒闹海”等景观。五厅为山峡洞厅,呈长形,洞顶至水面80余米,坐在船上抬头上望,气势宏伟。六厅为雪涌涵关,洞道狭窄仅1.5米,仅仅能容一船穿过,逆流而上,溅起的浪花,更富诗情画意。

领略了绚丽多彩的龙宫后。我们到达了黄果树大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以当地的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早在三百多年前,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描述了黄果树瀑布“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也”。奔腾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发出震天巨响,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声似雷鸣,其磅礴之势,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振聋发聩。

水帘洞位于黄果树瀑布40米至47米的高度上。走近大瀑布本身就已惊心动魄,神移魂飞了,而要在大瀑布里面穿行,确感不免神悚。据导游小姐的介绍,只有进入水帘洞才能真正领略到黄果树瀑布的雄奇和壮观。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穿越了水帘洞,还有一个绝妙奇景,从各个洞窗中观赏到犀牛潭上的彩虹。前人:“天空之虹以苍天作衬,犀牛潭之虹以雪白之瀑布衬之”,故而题为“雪映川霞”。

贵州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的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临别那天,岳父和几位叔伯,拿出了他们最喜欢喝的米酒,说是一定要让我喝完这碗酒再走,我心里咯噔一下。由于之前已经领教了米酒的后劲,心里难免有些阴影。但是我怎么能拒绝他们的热情呢,端起了那碗米酒,我与岳父和几位叔伯一饮而尽。

望着就要离去的女儿,二老的眼睛湿润了。自己的女儿远嫁他乡,心里难免有些心酸和不舍。

汽车在马达的轰鸣声中,驶离了宁静而翠绿的毛南族乡,妻子轻轻地将头依偎在我的肩膀……

因为和妻子的这段姻缘,我有幸能踏上贵州这个美丽的地方。如若不然,恐怕我今生也没有机会去邂逅贵州,我生命中美丽的景色。

我与贵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