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从东北到西南
所属图书:《我与贵州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2373字

从东北到西南

我的父亲是在1964年作为“支黔干部”来到贵州的。这与明朝傅友德大将征南、解放贵州时的南下大军及稍后的三线建设大军,可以共称为贵州的四次较为集中的大移民活动。当时中央从全国抽调两千干部到贵州,称为“支黔干部”。

我的故乡在遥远的东北边陲黑龙江畔,是签订“中俄瑷珲条约”的地方,我家的祖屋距江边不到百米,父亲曾在满洲国时期日本人开办的国民高等学校读书,1945年日寇投降后父亲参加了革命工作,由于有文化,工作热情高,业务工作能力提高很快,到24岁就担任了黑龙江南部的一个县的县长,26岁当了县委书记。不久,这个县划归吉林省管辖。

来到贵州,父亲先被派到水城县搞“四清”,随后被分配到贵州最为贫困、最为偏远、人口居全省最多,民族成分最为复杂且全省海拔最高的威宁自治县担任县委书记。1965年他不顾亲友们的极力劝阻,把全家从富饶的东北平原搬到了极度贫穷落后的威宁。

父亲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改变威宁贫困面貌的事业中,他走遍了威宁的山山水水,在心中刻画出一幅改变威宁命运的美好蓝图:他看到威宁有着硕大的高山草场,非常适宜发展畜牧业,遂组织干部去他曾经工作过的东北调进牛羊;他了解到威宁偏远的地方有着巨大的天然磷肥资源,经过勘探论证,组织几万农民以工代赈,修建简易公路,准备将磷肥运出来,他极为看重威宁丰富的石膏等矿产资源,准备在已经下马的“内昆铁路”前期修建的隧道、桥梁和路基上修建小火车道,把千万年来埋藏在大山深处的宝藏挖掘并运出去……他期盼着一步步改变威宁的贫困面貌。

这些造福威宁的一系列工程,有的已经开工,有的即将完工,在威宁的历史即将发生改变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有人到即将通车的运输磷肥的“大鸦公路”工地,挑动农民工进城“闹革命”,要知道那是几万的农民工啊,一旦进城,吃饭睡觉都成问题,威宁的深秋十分寒冷,冻饿交加,将会出现不堪设想的重大的事故。父亲连夜召开会议,决定工程立即下马,安排干部立即组织农民返回家乡。

随后,“文革”逐渐升级,父亲被夺权、打倒、关押。所有的工程一一下马、停工,纷纷夭折,大鸦公路因无人养护使用,渐渐消失在大山的深处。一百多万亩茂盛的高原草场,任凭它一年年发芽、青翠到枯黄。

在“文革”其间,作为威宁县第一位的“走资派”,父亲受到了无止尽的批斗,所有单位召开批斗会都会把父亲排在第一位,在寒冷的冬天还被关押在郊区的一个农场达几个月之久,也曾被押解到北京告状。由于父亲从来就不会吹牛拍马、拉帮结派培植亲信,且我们迁移到此不久,无一亲戚朋友相助,作为威宁第一号走资派的家人,我们受尽了欺负、凌辱,搜家是家常便饭。

“文革”后期,父亲得到了“解放”,不久父亲调动到地区,先任公检法负责人,公检法分家后任地区政法办主任、公安局长,六年后调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直至离休,我们兄妹几人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一直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工作,平凡而不虚度。弟妹在大学毕业后都有很好的成就和地位。

我在高中毕业后回到了老家当了两年多的知青,烧过砖瓦,养过马,开过各种拖拉机,担任过大队出纳员、机耕队值班员、卫生所管理员,曾被评为“学雷锋标兵”。

1977年底,回到贵州,当了一名钳工,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我不但学会了钳工,还学会了车床、各种铣床、各种齿轮加工机床等操作技术,被评为“地区新长征突击手”,提前一年定级,入了党。1982年初,调动到了贵阳,在制药厂当了维修工,我又学会了氧焊、电焊和电工技术,凭着朴实的热情,我不论分内分外,不分上班时间和节假日,只要需要我就出现在工作现场,一年后被推举为厂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两年后被提名“贵州省劳动模范”。

在制药厂工作期间,担任过车间工会主席、车间主任、储运科长,内退、提前退休。其间开过出租车,承接过一些小工程,承包过厂里的仓库。直至厂子破产倒闭。

当年以父亲的地位和方方面面的关系,如果将我调到省里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是一件不难的事,但一贯以正直和原则作为行为准则的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件事,而我也习惯了一切依靠自己,一直到父亲离休,也从来没有提出过这一类的要求,坚持以自己的学识,以自己的能力和勤奋,一步步、一点点努力地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自己平凡而自得的美好生活。五十岁时工厂破产,我谢绝了亲朋好友的好意,没有继续工作,专业游玩。

我一直热衷于旅游探秘,多年来收集了许多省内外的各类景点资料,在父亲零六年去世,同时工厂也破产后,我和一些朋友先后到西藏自驾游,到过新疆、海南、青海、甘肃、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福建、陕西、河南、四川、湖南、宁夏、辽宁、云南、泰国等地游览,

几年来,我更多的是经常驱车游走在贵州省内各县,徜徉在无数的大小景点间。有时数车,有时一车,还有数次是一人背包独游,数不清的各种古桥、看不完的各类古树巨藤、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韭菜花,遍布全省的瀑布、溪流、大河;变幻莫测的泉井奇观、数不胜数的溶洞穿洞天生桥、精致无比的石雕牌坊和墓雕、随处可见的奇山秀峰奇石、遍布全省的湖泊深潭,美轮美奂的庙宇、祠堂、会馆、名人故居等古建筑,巍然屹立的古城墙古城堡、历史悠久的摩崖石刻,岩壁造像、名人遗迹,以及淳朴热情的村民路人,常常使人心潮激荡、欣喜万分。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感谢古人的勤劳智慧,感悟生命的美好,感慨生活的惬意。感恩盛世的平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把每次游览的历程,写成游记,发表在博客上,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神奇的贵州,了解我们日益昌盛的祖国,让爱好者随着我游历的轨迹看到更多的美景、奇境。

美丽神奇的贵州,我们已经成为了你的一个小小的分子,我为你自豪,为你骄傲,尽管在你的怀抱里也曾受到过委屈,也有过失落。今生能鬼使神差般成为贵州人,我毫不后悔,我走好了我人生的每一步。能成为贵州人我是幸运的。我爱你,祝福你,美丽神奇的贵州。

我与贵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