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今生——我与安顺图书馆
偶然的机遇加命运使然,让我走进图书馆这片书的海洋。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当今社会,应该是书海的图书馆的书比起社会上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与之不相匹配。
读书时代的我,只想能多看看免费书,有时到新华书店去蹭书看,不过看久了不买,就要受到营业人员的冷脸,不过现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这种情况应该不存在了。还有就是到图书馆,只有在图书馆,无论你看多久,都不会遭遇别人的冷脸。只是没有想到,长大之后,有幸能一天都待在图书馆,虽然有许多繁杂的事情,但无论如何,能天天挨着“大书房”,那种感觉太好了!
安顺图书馆——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是,曾经在这里借书看的小女孩,现在已成年,走进她,我才真正了解她的前世今生以及曾经默默奉献的创建者。
安顺图书馆的创建者——周学源先生
安顺市图书馆,是贵州省最早第一家实行对外开放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他于1929年开始筹备,当时,是由一位安顺的饱学之士——周学源先生(贵州省硕儒大师任可澄的学生、曾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历经宦海沉浮返归故里)提议创建。周学源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运动的影响,他常说:“日本并不急于兴修府署衙门,而是大兴文化教育,举办学校、图书馆。”有感于日本大兴文化教育、举办学校和图书馆之风,胸怀“教育救国”及振兴“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理想,为改变安顺公共文化设施十分落后、图书资料非常匮乏的状况,于民国18年(1929年)倡议兴建安顺图书馆,筹建之初,由于时局非常动荡,周学源先生苦无地址,经多方努力,由黔军旅长彭汉章(彭汉章将军是民国著名黔军将领、北伐名将,曾任贵州省省长、北伐时期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后因与新军阀蒋介石矛盾激化被借故处决于汉口)遗孀毛咏霓夫人捐献其家原购普定县衙署旧地基供图书馆使用。在周学源先生的鼓动和影响下,在很短时间内,安顺地方各界人士纷纷捐钱、捐物,光募捐名册就达3200余人,捐献金额达3万多银元。1930年安顺图书馆新建馆舍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贵州省最早第一家实行对外开放服务的公共图书馆,馆舍建筑采用日本图书馆的图式,呈工字形,馆舍总面积560平方米,成为当时安顺名噪一时的新建筑,其藏书体系亦具有相当规模,藏有《万有文库》、《丛书集成》等古籍及其他西学、新学等方面的图书,周学源先生亲自担任第一任馆长。
《贵州省志·文化志》中记载了安顺图书馆创建的艰难历程
周学源先生病逝后,任可澄先生亲自撰写悼词、亲自担任主祭,随后不久即因悲伤过度追随周学源先生一道驾鹤西去(1946年任可澄先生病逝)。
安顺图书馆的创建对于安顺的文化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南蛮之地——古夜郎故乡居住的当地百姓也可以享受同士大夫、有钱人一样阅读各类文献资料的权利,虽然当时的民众还是那样困苦,终日不得不为生计劳累奔波,但是只要愿意,他们一样有权利接触图书,他们一样可以端坐在明亮的图书馆里享受阅读的幸福。毫不夸张地说,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它终结了封建社会那种封闭、保守、狭隘、自私的“藏书楼”模式,使得为大众服务、让大众受教育、使大众享民主、促大众爱科学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成为那个时代的主体风尚。
纵观安顺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安顺市图书馆自创建之日起,就溶入了周学源先生先进的创办理念,与旧时藏书楼有着明显区别:即为民众提供平等和自由的阅读服务,不论贫富,不分贵贱,只要你走进图书馆,就应拥有同等的阅读权利。历史发展到今天,公共图书馆的这种为读者提供平等阅读服务的功能应得到最大范围的充分体现,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
新中国成立后安顺图书馆第一任馆长
深入山区考察的田曙岚先生
新中国第一任安顺人民图书馆馆长田曙岚先生,系湖南醴陵人,1901年出生,原名田澍,字介人。1923年肄业于北京中国大学。1949年,田曙岚先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安顺市图书馆馆长,同时,他还担任了安顺支前委员会宣传科科长。安顺解放后,田曙岚先生又被任命为安顺专署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田曙岚先生是一名学者,更是一位孤胆英雄,在他留居安顺的二十年里,正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代,他常常孤身一人深入安顺地区大小山头开展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在他旅居安顺特别是他在安顺图书馆工作期间,始终致力于《续修安顺府志》访稿、初稿等资料的加工整理工作,为新中国保护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为后来编辑出版《续修安顺府志辑稿》准备了素材,打下了基础,作出了贡献。历史犹如一面镜子,在当下“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大脑的时代,我们的图书馆正需要像田曙岚先生这样能静下心来,摒弃浮躁的心境,有高度责任感并能潜心学问的学者型人才。图书馆只有拥有心态平和、素质优良、潜心专业的学者型管理者和馆员,才能真正做到为公众提供一个平等、宁静的阅读服务。
担任安顺人民图书馆馆长时期的田曙岚先生
发展中的安顺图书馆
现在的安顺图书馆位于安顺市东山路6号,1991年建成,面积3588平方米,属于县级图书馆。2002年安顺撤地设市后上划为市级图书馆。级别为正科级,编制19人,设馆长1名、副馆长2名。
目前,图书馆共有职工17人,图书馆总藏量253,500册,古籍和地方文献资料11,500册,图书年入藏量近3000种、报刊近400种,购书经费10万元。设有办公室、财务室、业务部、技术部、外借部、期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采编辅导室、参考咨询室、党员活动室、报告厅、志愿者活动室、共享工程安顺市支中心等多个部室。设阅览坐席402个,电信20兆宽带接入计算机40台,年平均接待读者30余万人次。馆内还开设了安顺文化艺术图书室、残疾人视听体验室、音乐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年儿童借阅室等特色服务窗口,为不同人群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国家对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我坚信,安顺图书馆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她会溶地方特色、民族文化、景点文化等多种元素在其中,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方便读者阅读,而非所谓的“政绩工程”或“作秀”场所,我个人认为在众多的所谓的政绩功绩面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便民”,否则,图书馆的修建就如同一座呈现给官员们的摆设,像花瓶一样,中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