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印象都匀
所属图书:《我与贵州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1645字

印象都匀

都匀是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记得我很小时候,父亲有一次出差都匀,回来带来一瓶浅绿色的“匀酒”,说是贵州八大名酒之一。这是我对都匀最初的模糊印象。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期,贵阳笑星卜小贵一场“贵州方言小品晚会”,把独具地方特色的都匀话在全省搞得名声大噪。至今我还记得一些片段:“都匀大桥头,汽车打转转,火车绕弯弯……”“我给大家预报天气:今天下小雨,明天下大雨,后天下没下(下不下)——管它个球!”“毛主席对王杰提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没怕苦,二没怕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笑星演员那淋漓尽致的表演让观众们笑得眼泪汪汪、前仰后合。

贵阳话虽然属于北方话系列——容易听懂,但是音调低沉,像直线一样平顺,给人的感觉缺乏语音表情;都匀话却语音丰富,充满了抑扬顿挫,一起一伏,每句话的尾音拖得较长,听起来就像唱歌一样非常好听。特别是当地人说话多以年来习惯把“不”字念成“没”字,类似这样的话听起来让人感到妙趣横生!

那个时候,聪明的云南人已经用独特的昆明话配音演绎了出名的《小米渣》动画片语言,各家电视台争相购买、播映,震动了全中国。我常常想,如果我们贵州也有人用都匀话演绎这类动画片那该多好啊!可惜直到现在没有人做这个事情。

90年代以后,我因设计工作,经常来往于贵阳与都匀之间,从此,我认识了都匀,了解了都匀。

我们设计的都匀第一幢高层建筑——匀城宾馆(现在的港龙大酒店)就是在那时建立起来的。

刚到都匀的印象是:这是一座贵州南方小城市,绿树成荫,地形自北向南狭长。当地人勤劳朴实,满街都是清一色的我喜欢听的都匀话。除了大十字、小十字比较热闹外,别的地方显得十分安静。

当时这里的人收入虽然不高,可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夏天的晚上美丽的剑江河畔是人们纳凉好去处。同贵阳人在室内唱卡拉0K截然不同的是,都匀人都喜欢在室外唱卡拉0K——剑江河畔的夜晚,到处摆满了卡拉0K地摊,只要花上5角钱就可点一首歌,人们在这凉快的露天舞台上伴着轻松、激昂的音乐自娱自乐、忘乎所以,直至深夜。

若干年后,在省城举办的“卡拉0K大奖赛”及“多彩贵州风”歌唱大奖赛,都匀好多歌手都是名列前茅。当人们感到诧异时,只有我心知肚明,这些都是他们在剑江河畔露天卡拉0K舞台多年训练出来的结果啊!

都匀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地方同别处不一样。

很多人家炒菜,菜炒好后各种菜分别装入盘内,外人看起来青、黄、绿、白,轻轻爽爽,十分好看。可是快吃饭的时候,主人又把各盘炒好菜肴全部倒入一个大锅中混合起来再吃。有一次,我忍不住地问主人:“刚炒好的菜为什么又和在一起啊?”主人笑眯眯地对我说:“这叫一锅香,我们就是喜欢这样整,这样整后味道就浓了啊,没信,你尝一尝。”我拿筷子尝了一下,各种味道合在一起确实又是另一种特别的浓香味。是啊!我明白了,都匀人味觉也是综合多元化的呀!

夏天,都匀人吃饭都喜欢喝酸汤,都匀的酸汤同独山的虾酸大不一样。独山的虾酸虾气味太重,又辣又咸,有些人吃不惯。而都匀的酸汤则是用西红柿做的,叫“毛辣酸”。一到夏天,几乎家家都做“毛辣酸”,新鲜的西红柿买来洗净后,撒盐合转,放入坛子。用时取出,用新鲜蔬菜(莲花白、豇豆等)煮成酸汤。都匀的酸汤味正温和,清爽可口,我很喜欢。

我记得那个时候,都匀的“小吃街”在州建公司旁一条大路边,有一天下午我们在那里吃饭,因为天气太热,我一口气喝了十碗酸汤,老板娘见了高兴不得了。说明天叫电视台来采访我们并大声嚷嚷:“贵阳人在都匀喝了十碗酸汤!”吓得我们第二天再不敢去这家吃饭了……

改革开放以来,都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一座座高层建筑在市区拔地而起,剑江河两岸风景如画,西式酒吧在树林中星星点点。从具有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的高速路北大门到繁华的闹市中心,一条宽畅的迎宾大道一望无际……

我喜欢都匀的盐酸扣肉,喜欢都匀的酸汤,喜欢剑江夏天的夜景,喜欢斗篷山的神秘,喜欢都匀人民朴实而悠闲的生活,更喜欢我曾为之付出过辛勤汗水建设的这座美丽城市!

都匀的明天会更美好!

我与贵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