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奔跑在高高的山岗上
我的家乡是一个坝子,那里气候温热,土厚田肥,水源丰富,是县里极负盛名的水稻瓜果之乡。然而在我很小的时候,家乡却常常因为交通不通的问题,导致很多农产品出现滞留腐烂的状况。每每这个时候,父亲总会指着家门口那条刚修好的羊肠马路对我说:“好好读书,走出去,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就是父亲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让我一口气上了小学、念了初中,考进了师范。
正如父亲所说,我走出去了,但是毕业后又走了回来,在家乡当上了教师。父亲虽然希望我走出去,但也知道我返回家乡的意图,为此父亲很欣慰!报到那天,用马车亲自送我。
工作上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但是婚姻上的选择并没得到父亲的理解,因为我选择了比我们家更偏僻、更落后的高山地区。父亲一气之下,和我断绝了关系。
夫家确实穷,基本一贫如洗,我们俩都是229元的工资,除了生活,根本不敢想房子的事,也不能回娘家,只好蜗居在学校几平米的宿舍里。还好镇里开发,政策优惠,我们有了机会,在镇里买了块几十平米的地皮,并向银行贷款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小窝。
正如父亲所说“落叶始终要归根”,有了稳定的家,老家是不能不去的,族里红白喜事都得去帮忙。可是山区没有公路,我们只好徒步从林间小道回去。遇到晴天,路还好些,雨天就不行了,一只脚抬起很高很高,很久很久,却不知道踩在哪儿,到处都是烂泥。每次提到回老家,我都会感到畏惧。
路不好,经济也发展不上去,偌大的一个山区,只能靠种田耕地谋生,树林荫翳,可惜运不出去。人们整天都在田地里,收油菜又种玉米,一年四季都是原始的劳作,辛苦,收成却低。
在山区,不会种地的人,都会被认为是没有本事的人,嫁过去后,我在工作之余,也拿起了锄头。身为农家孩子,种田种地我是不怕的,但我没想到那里的劳动竟然如此之多,如此伤身。在娘家,我们把种地当做游戏,干一会,玩几天,但在夫家却不行,须整天都要到地头作业,挑了一担玉米回来,以为可以休息了,但公公又拿起粪箩催着上坡了。几天下来,我几乎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这下才知道父亲阻止这场婚姻的原因。这时候,娘家附近的寨子在政府的带动下,种起了早熟蔬菜,经济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红火,我更是后悔当初的固执。然而已经选择了,就只好走下去。
还好,两千零几年在政府的关心下,镇里的羊肠马路,拓宽了,换成了柏油路,山区的也修起了马路,基本可以通车了。我们买了辆摩托车,到山区比以前方便了许多,只是雨天依然不容易。
做了母亲之后,忙于照顾孩子,老人也接过来跟我们同住,田地没时间管理留给乡亲们耕种之后,便很少到山里去。
这几年听说山里变化很大,很想去看看,但总是阴差阳错,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今年,山里修了水泥路,路程比原来缩短了两个多小时,妯娌也一再邀请,我便也打算清明节回去看看。
终于到了那天,我们出发了。
三月的小镇,已经花红柳绿,杨柳依依,然而海拔1000多米的山区,依然是烟雾缭绕,似乎还没睡醒一般。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曲而行,穿梭于云雾之中。除了眼前模糊的灰白色路面,几乎看不清周围有着什么东西,只是隐约嗅到阵阵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丈夫说那是嫩草的味道;孩子说那是泥土的芬芳,我懒得与他们争辩,静静地吮吸着这难得的气息。
三月是多雨的季节,然而,今年清明节的天空却格外明朗,到老家时,太阳出来了。烟雾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轻轻收起了它的衣裳,大山也渐渐显出它的模样。我这才发现,大山变了。除了高大茂密的树林,又增添了许多绿色,或夹杂在树林间,或覆盖在一座座的小山上。这样一座山挨着另一座山,一片绿连着另一片绿。嫩嫩的,绿绿的,从山脚延伸到山头,从山头延伸到天边,身处山头的我,似乎也着上了一抹绿色,仿若童话故事里绿色仙子一般。
正迷失时,微风吹过,缕缕清香拂过我的脸。“妈妈,刚才路上的香味又来了!”儿子惊叫着,我也一阵狂喜,忙问妯娌是什么植物的气息,妯娌说:“这是茶叶的味道,在清明节前后,各种茶叶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在烟雾的润湿中发酵所致,所以特别清香。如果到茶叶地里去,香味会更奇妙呢!”听妯娌这么一说,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茶叶地里,慢慢品味着。这香味曼妙,似乎有莲的清纯,也有桂花的浓郁;似有兰草的清幽,又有红酒的热烈……总之说不清什么味道,只是闻着这香味,让你彷如身体轻轻飘起来一般。为了更多体会这种感觉,我奔跑着,由这边跑到那边,由这林跑到那林,那香气也随着我的脚步飞奔起来,高高的山岗上,到处充满着馥郁的茶香。乡亲们一边采摘香茶,一边说笑着,那种神态,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此情此景,让你无法相信这里曾经是多么落后,曾经承载多少贫穷与辛酸。
呀,那边是谁家的媳妇啊,还唱起山歌呢:
多么美的山歌啊,不过茶香不仅仅飘在家里,而且奔跑在高高的山岗上,甚至跑出大山,跑到千户万家!
在香茶的飞奔中,我似乎看到了奔驰、宝马……看到了栉比的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