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命题
景应忠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贵州人,出生于铜仁地区(现铜仁市)石阡县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亲及寨邻都没有多少文化,更少有人能够称得上是文化人!因此,当我信手写下这么一篇《贵州人命题》的拙文时,我就在想,在我的家乡,特别是那些孩提时候和我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没有多少文化的山里人读到这么一篇文章时,他们还认得我吗?它们会相信这是我写的吗?他们会认同我的这一个说法吗?还有,他们此刻又是在怎样给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命题的呢?他们会改写祖祖辈辈馈赠给它们的“命题”吗?
五百多年前,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曾预言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人们都说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从今天咱贵州及云南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来看,现实应该是印证了他的话!然而,咱贵州的发展历史也并不是像刘伯温说的那么容易!可以说,咱贵州历史的发展之路是异常的艰辛和曲折,甚至可以说,咱贵州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在“贫”和“困”的尴尬处境中挣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界各地的大力支持和倾情帮助下,尽管咱贵州人不屈不挠、艰苦朴素和永不服输,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还是相当迟缓,好长一段时间还处于全国垫底的位置,和全国其他兄弟省(市、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以至于很多贵州人在外时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贵州人。直到本世纪的头十年,在一股“多彩贵州风”的强力影响下,“多彩贵州”才作为咱贵州人的“金字招牌”被自豪地推荐给外人。自然,咱贵州也在金字招牌“多彩贵州”品牌力的影响和感召下,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令咱贵州人特别自豪和特别骄傲的事情,彻底颠覆了咱贵州曾经留给外人的负面形象,这当然是后话。
认识咱贵州及咱贵州人,首先要认识咱贵州的地形地貌以及在全国的区位位置,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远离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没有任何区位优势可言。咱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是故,外人曾嘲讽咱贵州“地无三尺平”。
因喀斯特地形地貌突出,咱贵州还被人誉为“喀斯特王国”,更为重要的是,因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长期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小世界里,咱贵州人很容易滋生“自视高大”、“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以及“目光短浅”、“小富即安”等思想!总的来说,对咱贵州人最大误读莫过于“夜郎自大”这一成语了。2000年前后,当湖南、重庆等地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咱贵州争抢“夜郎”这一块金字招牌时,当时作为某中央媒体驻贵州记者站记者的我应邀前往据说是古夜郎都邑的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郎岱镇牂牁江景区采访,就认为“夜郎自大”的思想产生是有一定现实根据的!如六枝境内有一条河名叫牂牁江,而牂牁江周边的诸多景致均与“夜郎”两字扯得上关系,如“牂牁寨”、“祭王寨”、“大补王寨”、“小补王寨”、“老王山”、“子王坟”等!更让人不得不信服的是,牂牁江景区的四面都是崇山峻岭,悬崖陡壁,只有状如布袋口的打铁关一条道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应为兵家必争之地。夜郎王出于安全的考虑完全有可能把都城修建在这里,而作为当时拥有数万剽悍雄兵的“王”,坐拥千山万水且每日都受到数以千万计的子民顶礼膜拜,他不“夜郎自大”都不行。因而笔者以为,对包括“夜郎自大”等在内的任何事情事物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去看待。试想,在那个交通和信息等都极为不方便的“两汉”,咱贵州的先人能有这么一个“自信”,真还一点都不丢人!要是换到现在,如果还有贵州人“汉与我,孰大?”那肯定要让人笑掉大牙。
我以为,要深刻理解咱贵州人的思想观点和咱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什么远远落后于东部、中部以及西部的其它省(市、区),只有深入到咱贵州的崇山峻岭中的每一块喀斯特岩石、每一寸贫瘠的土壤以及长年足不出户过着半自给自足生活的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才能弄得出个真正的所以然来。
认识咱贵州及咱贵州人,其次是要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咱贵州的资源禀赋。2000年,为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和促进各省(市、区)协调平衡发展,国家在包括咱贵州、四川、重庆等在内的12个省(市、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为支持咱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在交通、能源、环保和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咱贵州很大的支持和倾斜。一时间,咱贵州沸腾了!一条条高速公路在黔中大地相继开工建设,一个个矿产资源项目先后立项并破土动工,还有包括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等在内的众多环境治理保护工程也在它该在的地方扎下身子来等等。然而,如果不对咱贵州特别咱贵州的土地作深刻清醒和理智理性的认识,即使是好心也难免会干出坏事来!比如,咱贵州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六盘水更是因煤储量丰富、煤质好而被国人誉为“江南煤都”,但如果就因此而认为在咱贵州完全可以像在山西、新疆等产煤大省那样可以用大型机械来开采,那就要闹大笑话了。现实的情况是:咱贵州很多地方的煤矿资源分布就如鸡的“窝”那样,这些煤矿因此而被人戏称为“鸡窝矿”,大型机械基本上派不上用场。同时,因喀斯特地型地貌突出,咱贵州的煤矿很多都是高瓦斯矿。还有,透水事件也不时发生,等等。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咱贵州投资开办煤矿比在其它地方的风险要大得多。还有,同样是因为喀斯特地型地貌,在咱贵州修建高速公路也比在其它任何地方多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大凡去过位于咱贵州安顺市境内黄果树大瀑布附近坝陵河大桥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该大桥带给人的震撼,不但要花巨资,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很考验我们人的智慧和耐心!总的归纳起来:尽管咱贵州有一定资源优势,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咱贵州搞经济建设要比在其它地方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有时即使是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也不一定取得好的成效!更何况咱贵州的财力非常的有限,在很有限的财力的情况下要想办好一些大事难事其难度自然不小,其中的困惑和无奈当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也难怪有社会观察家认为: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咱贵州都陷在“贫”和“困”的尴尬处境之中挣扎不出来!我以为,深刻认识和了解了咱贵州的这些特殊情况后,咱就能做到有自知之明,外人也能深切地同情和理解咱贵州及咱贵州人了。
认识咱贵州及咱贵州人,最后还要真正地做到全面认识和了解咱贵州人。咱贵州的“贫”和“困”,咱贵州的“落后”,咱贵州的“欠开发”和“欠发达”,以及相当一部分贵州人“自视高大”、“夜郎自大”或“目光短浅”、文化科学素质不高、思想封闭、观念僵化等,都是有长期的社会历史原因的。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咱贵州的大部分农民分散地居住在云遮雾罩的崇山峻岭皱褶里,有的甚至是单家独户生活在密林之中。生活在这么一个交通、信息几近原始状态的社会环境里,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适龄儿童不能接受到好的教育,成年人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即使生产出好的产品也因交通落后不能及时运送到大山之外让人知晓了解和享用。长期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里,不落后不野蛮那才叫怪呢!更何况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里的人当中,很多人属于少数民族群众,而这些少数民族群众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直到现在都还不会说汉语、不认识汉字,他们和外面世界几乎是与世隔绝,他们因此“夜郎自大”或“目光短浅”非常正常。也就是说,因咱贵州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生活在非常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里,经济社会发展就必然会长期落后于其它省(市、区)。
当然,咱贵州及咱贵州人也并不是一味的因循守旧,或者是固执的一成不变!当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有效组合达到一定度时,从量变到质变的爆发黄金时期也就发生在那么短短的几年之间。21世纪年头十年的下半期,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并被各地党委政府寄予厚望,作为曾经封闭落后的咱贵州在这一轮的全球旅游业竞争中顺势而为。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强力领导下,一场以“多彩贵州”为主题的系列旅游文化宣传推荐活动在全省范围内被轰轰烈烈地掀起,后经过连续强力推荐,“多彩贵州”活动在海内外赢得了良好声誉并被广泛关注,一些因受“多彩贵州”活动的感染和影响,前来咱贵州旅游的游客休闲游览后纷纷感慨:不来贵州一辈子都要遗憾!随后,咱贵州拉开了发展旅游业的大幕,转眼间,曾经被人们视为落后或“读不懂、看不明白”的贵州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挥了令人想象不到的助推作用,如位于咱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其以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千户苗族同胞聚居在一起的奇特人文景观成了中外游客来咱贵州旅游休闲时必去享受和体验的一个景点;因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咱贵州黔南州荔波的大小七孔和樟江风景名胜、黔西南州兴义的马岭河峡谷、贞丰的双乳峰等奇特自然景观成了游客休闲度假的热点景点,旅游业因此而成为了富民兴黔的一项支柱产业,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而年年攀高,相当一部分人因此走了发家致富和创业发展之路;因森林植被保存得相对完好以及独特的“天无三日晴”、“气候变化立体性、多样性突出”等有利气候条件,咱贵州的绿茶产业及其它绿色产业等也在此间顺势崛起。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通过走“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很多原本没多少文化知识和技能技术的农村人过上了幸福舒心的好日子,遵义市的余庆、湄潭、凤冈等地的一部份与时俱进的现代新型农民通过建设以“富、学、乐、美”为主题的“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活动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田园牧歌的日子。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因独特的喀斯特地型地貌,咱贵州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搞起了一个特大的水火互济的“西电东送”工程项目。在所有的这些“西电东送”工程项目中,乌江流域、南北盘江流域的一个又一个梯级电站的开发和建设堪称是世纪工程。尽管曾有专家撰文质疑说梯级电站的开发和建设破坏了乌江、南北盘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乃至改变了咱贵州的生态环境和大气候等。但我以为,整个“西电东送”工程对咱贵州来说是功德无量!它的建设和运行首先是让咱贵州人树立起了自信心,即有信心办好国家交办的大事情;其次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使得我省有财力办好一些多年前就想办却一直未能办的大事、急事,如巨额的投入修建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修建支线机场、修建各种水利工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等。
咱贵州的真正腾飞是在2010年前后。2010年,新一届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两加一推”战略,该战略把工业化、城镇化等作为咱贵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在这个大战略的指引下,咱贵州全省各市(州)及县(市、区)都把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工业化作为当前的一件政治任务来抓好抓实。全省各地纷纷组团前往有可能来属地投资开发的地方举办招商引资活动。为切实检验和推动全省工业大发展,咱贵州还连续两年组织举办了重大项目推进落实情况观摩会,组织全省各市(州)及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到重大项目推进落实得比较好的市(州)及县(市、区)观摩学习。在工业化战略的强劲带动下,咱贵州的经济增长幅度的百分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并一路飘红接连超过西部地区甚至全国的平均水平。咱贵州经济发展异军突起的不俗表现经中央电视台有关频道报道后,引起了经济社会界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纷纷认为贵州终于迎来了腾飞之时!当然,在此大背景下,咱贵州人在外面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得不愿意、不敢承认自己是贵州人了!而作为咱贵州的整体形象呢?也不再仅仅是以往的“一瓶酒(贵州茅台酒)、一幢房子(遵义会议会址)、一个成语(夜郎自大)、一个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等“五个一工程”了!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外人介绍说:咱贵州不但山美、水美、环境美、人美,在经济上也不丢人,咱也不再“人无三分银”了!由此,我想起了2012年贵阳避暑季期间与一名外地朋友到贵阳市世纪城新城区踏访时的一次意外经历。在世纪城,我们不但看到了咱贵州全省最大的城市综合体,看到了咱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景象,更看到了咱贵州明天的希望,这里的高楼一幢紧挨一幢,这里的小区环境和北上广等大城市比起来一点不逊色,这哪里像是在西部落后地区贵州贵阳啊?也正是那一次的意外经历,让我这个从贵州大山深处走出的农家孩子真正地相信了:只要找到了正确方法,咱贵州同样可以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而且可以搞得风生水起,也完全可以做到“后来居上”!也就是说,在新一届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在“两加一推”战略的带动下,咱贵州真正的从长期“贫”和“困”的尴尬处境中挣扎了出来,完成了一个姿势优美的大起跳大跨越动作。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聚集了一定财富之后,咱贵州在国家的倾力支持下随即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事关民生方面的投入。比如,从2013年起,咱贵州将从行政办公经费中挤出5%的费用用于支持发展教育事业。还有,也是从2013年起,咱贵州将筹集(包括财政拨款)大约两千亿元资金用于修建或改造全省各地的道路交通。这真是一件件大快咱贵州人心的好事情啊!我想,到了这个时候,很多贵州人才终于算是明白了原省委书记(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在2012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开放日向中外记者所说的“我们不想总是垫底,也想奋力爬高”,那句话的历史背景及艰难选择的重大现实意义了。
感谢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感谢“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感谢“两加一推”战略的全面实施!当然,更应该感谢还是咱贵州人!还有时刻把咱贵州3900多万各族人民的冷暖和温饱牵挂于心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各级各部门的政府公职人员等!除此之外,咱们还要感谢那些怀揣巨资或高、精、尖技术不远千里万里来支持和帮助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梦想、现在已真正变成“贵州人”的外省(市、区)人、外国人等。
而我,作为一个在贵州偏远农村出生、通过多年打拼后终于在贵阳站稳脚跟后对自己、咱贵州和咱贵州人都有所认识和理解的半农村半城市人认为:咱贵州人既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在当下及今后,咱土生土长的贵州人不但要继续发扬好“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新贵州精神,更要向那些和我们一道倾力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新贵州人学习!此外,在经济条件及交通已大大改变的现实条件下,为能使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好正确的事情,甚至是特别特别正确的具有引领时代潮流的大事情、好事情,咱贵州人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广博的视野和与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潮流同频率的发展观念。是故,咱们一定要有走出贵州崇山峻岭去向外面的世界学习的理念和行动,然后把所学带回贵州并和咱贵州的实际相结合,在努力保护好我们现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下,走出一条新时期独具贵州特色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之路来!诚如此,咱们才能算是真正地懂得了贵州、懂得了自己。自然咱也就算完成了对贵州和自己的重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