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白安营定格了片段
所属图书:《我与贵州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2341字

白安营定格了片段

熊碧虎

“碧波荡漾溪边月,张学良西安兵谏千古颂。”岁月能够蚀去墙上泛黄的泥土,却抹不掉历史遗留的痕迹与沧桑,纵横时光六百年,世事风云皆变迁。

我生命的起点从这里开始,滋润着白安营春霖般的雨露,亲历着白安营的冬寒与风霜,仰望过白安营静夜的月亮,欣赏过白安营落霞的辉煌,感受过白安营大地的苍茫,更重要的是自幼便是白安营的故事浇灌着我茁壮成长……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但是它却见证过中国历史的重要片段,只因它就是“西安事变”后1942年到1944年间爱国将领张学良被囚禁的地方,既是张学良将军在中国大陆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唯一为幽禁张学良将军而修造“行辕”的地方,更是张将军在那段被幽禁的日子里,时常在行营下的小溪畔休憩和钓鱼的地方!

回想自己幼年的时候,最喜爱的一件事莫过于听前辈们给我讲故事,然而他们往往讲述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关于“1936年12月26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软禁起来。蒋介石迫于当时形势,几经辗转,于1942年2月将张学良将军转移到开阳刘育乡幽禁,至此,张学良将军开始了在开阳长达两年的幽禁生活”的故事。因为这是关于改变中国命运的故事的历史绝唱,所以一次比一次讲得精彩,百听不厌。

白安营主峰营顶上曾经有四角亭、六角亭和一座寺庙,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这几栋建筑被拆掉了,当地农民把地基开垦成了土地,至今种着庄稼,庄稼地里依稀还能见到残留的瓦砾碎片,只有曾经建筑后道路旁的那棵古树依然见证着这一切。

逢春夏的时候,相约几个人,拿着手电,点着蜡烛,爬营崖上的山洞也曾是小时候的一种趣事,观喀斯特地貌的绝景,赏山洞内嶙峋的怪石。当蝙蝠在你身边飞来飞去时,仿佛有穿越时空的隧道,进入到了另一个多彩世界的感觉。

此外,爬山也是一种乐趣,每逢新年春节初一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爬上主峰“狮子头”。立于崖顶,俯视四周,仿佛四海之内,包举宇内,来年更能行大运。悬崖绝壁下,一边可以望见曾经开采矿石的那片矿山兀显金黄,那一片由黄土堆积着的地方就是曾经挖掘硅矿的地方,除了硅矿,亮晶石也是这里的富有矿产资源;另一边则是崖下的小溪风景,水流清澈,从桥头一直流入“天生桥”下的戈底滩,溅起水花,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滩顶常见彩虹,村民常说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常来戈底滩喝水,对于讨厌喧嚣生活的人,这是一个优雅而宁静得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放松并思考的地方。

“嵯峨的龙头岭,左连‘狮子头’,右接‘天生桥’,三面回合,形如马蹄。‘天生桥’是景区中的精华,‘桥’高50米,在悬空的‘桥’顶绝壁上有一铁矛横陈其上,被人视为奥秘。”

自我记事以来,关于铁矛还有很多至今无法考证的民间传言,譬如有人说白安营悬崖的那根铁矛是张学良将军亲手放上去的,可那地方无人能及,又如何能放上去呢?也有传言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横在悬崖上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至今没有人能够上去考察过,也不知道究竟是铁矛还是木棍,也许是因为色彩接近铁锈色,才有人说是铁矛;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更接近科学,那就是地壳运动山体形成时期就卡在那里的一根木棒,因为通风良好,下雨淋不到,至今没有腐烂或风化,但是每一种说法都仅是推测而已,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所以至今仍然是谜。

离木棍下大约四十米的地方,同样是悬崖上,人们无法接触到的地方,没有泥土,雨水几乎淋不到,但是却常年长着一株绿色植物,据说四季常绿,所以民间也有关于“千年灵芝草”之传说。

还有离白安营小学只有百米远的地方曾经有一个山洞,叫做“麻妖洞”,在一户人家的旧宅旁边,我上学前班时候的教室就在那家人的堂屋里,小时候经常和同学去那洞口玩耍,记得当时洞口的石壁上刻有很多的我们那时候不认识的文字,后来才知道是象形文字,现如今已被人采石建房销毁了,当时石壁上还贴有古钱币,不时还有人去洞口上香烧纸叩首,传说洞里有一蛇妖女,会迷惑人,所以叫做“麻妖洞”,每次上学孩子们家长都会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孩子们不要进洞,记得有一次跟我同村的一个孩子放学后没回家,结果大半夜全村人都去学校附近找,后来天快亮了的时候大人们集体进入山洞里才找到他,所有人都质问他喊他名字他为什么不答应一声,他说他拼命的答应可就是发不出声音,之后他在夜晚常不在家,有几次他家人都到处找,结果发现他在一坟头睡觉,有一次下着大雨找到他,问他冷不冷,他竟然说有人给他撑伞的,之后关于他的传言越来越多,有很多人关于他现在经常发羊癫风也归因于此。

尽管这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却是民间的传说,是给孩子们常讲的一种故事,也许是为了约束小孩子行为的一种手段,但同样也可以归结为一种文化,口碑代代相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似。

沿着白安营西去六公里就是刘育村,古时刘育荒凉闭塞,据紫江县城8余公里,又名刘家衙,得名于古时曾是刘氏土司衙署及居住地,张学良被押到开阳后,当时在刘育修建的一组对外称“委员长刘衙行辕”的“洋房子”,就是专为幽禁张学良将军而建造的,“行辕”只是不愿意让人知道张将军被关在这里罢了。那段岁月就是在赵四小姐的陪同下,在国民党军队的“保护”下张学良将军或爬山,或垂钓,或坐卧在大树下观古志,读圣贤,思关于中国革命的事。

如今我们已经长大,白安营的变化更大,道路不再泥泞,生活不再拮据,娱乐不再单一;交通遍布私人住宅,书香浸满农家院落,亭台显露田间地头。

在异乡的土地上,我们很多时候仍然会想起小时候,想起自己抱着一根小板凳,悠闲地坐在庭院里,夜幕下,耳濡目染地听前辈们讲述关于白安营的故事,也许几十年后,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一代的年轻人就能通过网络获取到更多关于白安营的故事,知道的,或是不知道的,都有待于发掘。

因为白安营是见证过中国历史重要片段的地方,所以这里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我与贵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