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才知父母恩
《诗经》里有一句诗:“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意思是:“养育子女,父母是何等的劳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小学生都能背诵。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这在过去我也知道,但是体会并不深。直到女儿出世后,我才体会到父母的恩情有多深。这真应了那句俗话:养子才知父母恩。
要将子女养大成人是多么不容易呀,我的女儿还没有满月,光是尿片我就给她洗了几百张了,这只是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微不足道的工作。然而我心里却没有半句怨言,这大约就是父母无私的爱的表现吧。
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中国社科院做了一项调查,当问到“你家将钱存入银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选择“用于子女教育”的中国公众占首位,高达64.2%,高于一般人认为很重要的养老、就医和购房等用途。这也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的一个表现。
爱子女,仅仅是人类的本性。小说家林语堂说:“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可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爱他的父母的。”爱子女一般的人都能够做得到,但像爱子女一样爱自己的父母,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孝悌,彰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美德。子女成家后,父母进入晚年,照理应好好奉养,减轻父母的操劳,有些人并非如此,而是让父母挑起抚养第三代的重担。还有一些人当了父母后,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而对生养自己的双亲却不甚孝敬,极少数人还虐待老人。笔者手中有几个案例,一件是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和平村的周鸾学不尽赡养88岁且双目失明的老母亲杨绍珍的义务,人民法院判决周鸾学每月付给其母150元赡养费;一件是住西秀区中华北路的陈发洪为一件小事与其母争吵,用杀猪刀将其母杀死,最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对父母不孝的极端例子。
曾看到一则叫《祖孙三人》的故事,说的是爷爷—儿子—孙子一家三代人,儿子嫌爷爷光吃不干,一天,叫孙子和他一起用大筐把爷爷抬去扔掉。孙子说:“大筐不能扔,等你老了,我好用它抬你呀。”儿子受到了教育,从此敬养爷爷。可见,父母是子女的榜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人乎?青年男女们,在亲身经历了做父母的艰辛后,应深感老一辈的哺育之恩,从而十分尊敬老人,给予父母以物质上的赡养和精神上的安慰,尽心尽责地给老人以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
200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