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劳务输出与劳务输入
所属图书:《九州心语》 出版日期:2013-10-01 文章字数:959字

劳务输出与劳务输入

在报上看到一组数字,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至今我国文盲、半文盲尚占农村总人口的13.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6.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5%,每万名农民中仅有大学生0.87名。一方面是90%左右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农民有脱离农业的趋势。目前,全国农民工超过8000万,其中半数以上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这组数字引起了笔者对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的忧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区更是一个农业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形势直接影响乃至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是根本措施。但是,我区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不但偏低,而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部分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离开了农村,到城市打工去了。为了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不是应该禁止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进城打工呢?是不是应该对我区的劳务输出工作重新评价呢?回答是否定的,这是计划经济思想的反映。

我区是把劳务输出当作一个产业来发展的,因为劳务输出是能够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条摆脱贫困成本小、见效快的路子。以紫云自治县为例,该县近年来共输出劳工上千人,现在每年从省外各地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的钱上百万元,比办工厂效益还高。劳务输出不但使农民收入迅速增加,而且开阔了农民视野,提高了农民素质,培养了大批致富能手和骨干,往往是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输出十人,脱贫一组;输出百人,脱贫一村。但是,因为劳务输出而导致农村劳动者素质相对下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解决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劳务输入,即从城市输入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者到农村开发农业产业。

前几天看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河南某县引导机关干部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开发绿色产业,这让笔者很受启发。笔者认为,这是迅速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引导农民脱贫的一个有效途径。广阔的农村大有可为,我区已有极少数很有眼光的下岗职工来到农村搞开发,相信他们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和机关干部到农村去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城乡大交流,也许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998年8月25日

九州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