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怀橘遗母”与“陆母教子”
所属图书:《九州心语》 出版日期:2013-10-01 文章字数:1034字

“怀橘遗母”与“陆母教子”

据《三国志·吴志》记载,陆绩6岁时,曾与父亲一起到九江太守袁术家做客,袁术用橘子招待客人,陆绩在座间藏起2个橘子放入怀中,临别时向袁术叩头,橘子从怀中掉了出来。袁术问他把橘子藏在怀中干什么,他回答说是要带回去孝敬母亲。这就是“怀橘遗母”的故事,这件事被传为美谈。后来陆绩做了东吴郁林太守,他廉洁奉公,告老还乡时两袖清风,以致官船太轻不能越海,只好取石放于船中,于是就有了“石压归航”的典故。

一个6岁的孩子做客时藏起2个橘子,应该是小事一桩,为什么被传为美谈呢?因为它歌颂了一个“孝”字,中国是讲究忠孝礼义的国家。同样,“石压归航”也因为歌颂了一个“廉”字而被传颂。群众对廉洁的官员是赞赏的。看了这两个典故,笔者头脑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孝”与“廉”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从“怀橘遗母”是不是一定会导致“石压归航”?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很难设想一个从小就贪小便宜的人长大后会成为廉洁奉公的好官,其中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陆母教子”的故事。

“陆母教子”的故事史书上没有记载,笔者在这里姑且杜撰三个:其一是,当陆绩回到家中,把2个橘子捧到母亲面前时,陆母搂着儿子亲昵地说:“我儿好乖,小小年纪便知道孝敬母亲,母亲将来有靠了。”其二是,当陆绩把橘子捧给母亲并告诉她在袁木家中藏橘子被发现的情况时,陆母对陆绩说:“以后拿东西要藏严实点,不要让别人晓得,有机会要多拿,要拿贵重的东西,2个橘子值不了多少钱。”其三是,当陆母了解情况后,对陆绩大声呵斥并循循善诱,告诉他要孝敬父母,但不要沾别人利益,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果实最甜。笔者猜想陆绩回家后遇到的情况一定是第三种。

正因为陆母教子有方,陆绩后来才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如果陆母一直像前面两种情况一样教子,陆绩后来不成为一个贪官才怪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孩子年幼时可塑性很强,父母的举手投足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父母本身就是贪便宜的人,其一言一行必然影响孩子。有的父母当子女在外受到别人欺负时,对孩子的教育是:“你没有手呀,你不会打他吗?你没有嘴呀,你不会骂他吗?”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对孩子的过错百般袒护。有的家长只对子女尽着“养”的责任,而把“教”的责任推给学校。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子方法,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唯利是图,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一切为了自己或自己的家人,那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这是笔者从“怀橘遗母”和“石压归航”的历史故事中想到的。

1997年3月16日

九州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