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道德心态亟待矫正
杨达敏舍己救人的壮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出现了某些不和谐之音:“这年头,遇事还是绕道走。不信,杨达敏就是一个例子。为了救别人的孩子,反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不值!”“报上不是已经报道了她的事迹了吗?听说她被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巾帼英雄’称号,她家里的人会得不少奖金哪。”“‘三八红旗手’、‘巾帼英雄’顶个屁用!命都丢了,还拿这些干什么?给我一百万、一千万我也不干。”“做事情最好不要冲动,如果杨达敏当初思考一分钟,我敢保证她绝不会冲上前去。”“难说,世间上就是有杨达敏这样的傻瓜,报上报道这样的傻子典型还少吗?”……这是笔者近日在安顺街头听到的有关巾帼英雄杨达敏的某些议论。从议论中,没有听到半句崇敬的话语,“不值”、“傻瓜”、“冲动”……这就是人们对杨达敏的行为的道德评价吗?
做好事反被嘲笑,英雄壮举被亵渎,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现象啊!类似的事件绝不仅此一桩,笔者在报上曾几次看到有关做了好事反被人不理解、被人嘲笑甚至被反咬一口的报道。记不得是哪年哪月哪日的什么报纸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某人被汽车撞倒,一位骑车的好心人将其送往医院,然而,好人没有得到好报,反被伤者及其亲属说成是他撞倒的,最后这位好人不得不掏几千元钱作为伤者的医药费。做了好事反背黑锅,不但没有得到感谢反而还损失几千元,并且还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不少人说他是傻子,是自寻烦恼。今年3月30日的《光明日报》报道的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卫生院青年女医生赵新萍救人后反被不少人当作“反面教材”的遭遇也是一个典型事例。这样的事是极个别现象,被作为新闻报道就是一个证明。然而,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它就会像瘟疫一般蔓延。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的人的道德心态扭曲了,他们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哲学,一切以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以是否符合个人利益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以等价交换的利益原则来观察社会现象。这种扭曲的道德心态是导致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风气滋长、人际关系淡漠的重要原因。如果不矫正这种道德心态,我们的道德大厦就会倾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无法建设。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正气,构筑相互合作与尊重的人际关系,对公民进行遵纪守法和“利他”教育,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人们的信条。
199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