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文明没有主次之分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是唯物论的一项基本原则。有人据此就认为,物质文明是第一位的,精神文明是第二位的,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看成是“车头带车厢”、“纲举目就张”式的主次关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造成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一手实一手虚的思想根源。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理论界有人把改造客观世界中的社会成果称为制度文明,其实制度文明既包含有物质文明也包含有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文明还是两个文明。哲学上的物质、精神的概念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中物质、精神的概念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比物质文明中的物质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大得多,不能根据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论原则而简单地得出物质文明第一位、精神文明第二位的结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存在谁第一谁第二的主次之分,它们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的。精神文明离不开物质文明,人们只有首先解决了吃、穿、住等物质生活问题,才有可能从事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活动。报刊书籍、音像影视、雕刻绘画等,需要物质载体;艺术表演、体育卫生事业、教育、科学等,需要相应的物质设施。离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物质文明也离不开精神文明。没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不可能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而思想道德建设,如:革命的理论,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革命的道德和纪律,可以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一个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因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客观上要求精神文明必须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不能滞后。如果侧重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社会就不会全面进步。因此,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消除一手硬一手软、一手实一手虚的错误倾向。
1999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