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变法者一柄尚方剑
前不久,《农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先后报道了湖北省黄石市石灰窑区河口镇原党委书记董阳因上任烧了“三把火”不到11个月即被调离的事件。
董阳烧的“三把火”,一是来客一律在政府食堂吃5元钱的盒饭,镇干部下乡吃饭必须交钱;二是狠刹干部赌博风;三是对机关干部实行优化组合,精简机构和人员。董阳烧的这“三把火”是完全符合群众意愿和中央精神的,但为什么他上任不到11个月即被调离原岗位呢?
在群众眼里,董阳是个好干部。他不大吃大喝、不贪不占;他工作大刀阔斧,敢于负责;他不到上面送礼、拍马,偏偏喜欢往农民家里钻。一个人的行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满意,董阳“变法”必须要触犯一些人的利益,制止吃喝风那些大吃大喝惯了的人不满意,其中包括部分上面的领导干部;狠刹赌博风那些赌博成瘾玩乐成性的人不满意;对机关干部实行优化组合那些工作吊儿郎当、被优化组合掉的人不满意。因此,董阳被镇里的18名干部联名告状是不难理解的。
董阳确实是一个好干部,他一心想着群众的利益,对官场腐败疾恶如仇;他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一心想着把河口镇的事情办好,让河口的父老乡亲富起来。然而,这样的好官却未能让河口的父老乡亲“留住”。董阳“变法”失败,有他自身的原因,从他身上也表现出他对“变法”的阻力估计不足,以为只要符合群众的利益就会得到人们的支持;他不注意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一直是在搞个人孤军奋战;他不懂得改革要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推行的“变法”措施太急迫,缺乏准备和发动;他不善于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周围的同志的帮助,以致最后孤立无援。除了这些因素外,他“变法”失败还在于他没有“尚方宝剑”。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商鞅和王安石在皇帝那里得到了“尚方宝剑”。董阳作为一个上级党委任命的基层党委书记,他除了享有作为一个镇党委书记应该有的权力以外,上级党委没有授予他其他任何权力,因此他只能在镇党委书记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但是董阳却超越了他的权限范围,副科级干部是区委管理的,他说处分就处分了,这就违反了组织程序;财务本来应该由镇长管,而他却收归自己管,这不但使镇长有意见,也违反了有关规定。
董阳“变法”失败的意义和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像董阳这样想革除官场积弊的人在全国绝不是个别。有的烧“几把火”后丢掉了乌纱帽;有的上任伊始还想有一番作为,没有多久就被环境所同化,上任时的想法很快就丢得无影无踪;有的虽然一直想改革工作中的弊端,也曾为此做过一些事,但只能在权限范围内做一些事情,对很多弊病虽然清楚地看到了,但也无可奈何。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这场改革就是要革除官场积弊,然而,如果“变法”者没有“尚方剑”,他就有可能像董阳一样遭受失败。只要符合群众的利益,只要符合中央的精神,只要是消除腐败,革新吏治,给“变法”者一柄“尚方剑”又何妨!
1998年6月11日
附:从乡官到老板 董阳本色未改
何红卫
[背景提示]五年前,因坚持原则、大胆改革、作风扎实、清正廉洁而深受群众拥戴的湖北省黄石市石灰窑区河口镇党委书记董阳,在仅干了11个月后即被石灰窑区委以“不称职”为由而调离。此后8个多月,该镇数位农民多次自费前往市、省两级请愿,为的是“啥也不要,只要董阳那样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好干部!”。而在调离董阳前,包括5名镇领导在内的20名镇干部和全镇11个村中的10位村支书分别上书区委,一方强烈要求“调离董阳”,一方坚决要求“留住好官”。
“冷处理”中外省企业热诚相聘
1998年4月13日,本报一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褒贬不一说董阳》,披露了发人深思的“董阳事件”,同时配发编者按,引发了多家媒体对“衡量一位干部是不是好干部,是不是称职,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的大讨论。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正确评价董阳,合理使用干部。
黄石市有关领导对记者说:“是非已经很清楚了,但市里只能‘冷处理’,如果让董阳重回河口镇任书记,就说明石灰窑区委当时的决定确实错了,这势必会引起更多新闻单位的关注和报道,市区两级组织‘面子’不好过,也更下不来台。”与黄石市领导的“冷处理”相反,江苏省苏州创元集团有限公司却为能赢得董阳而投入极大热诚并煞费苦心。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葛维玲特派两位处长几次专赴黄石,考察董阳,邀请董阳。1999年1月,董阳就任苏州长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如今五年已经过去了,远在他乡的董阳还好吗?河口镇近况如何?
新岗位上本色依旧
五年后重逢,令记者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身为董事长的董阳仍是骑着自行车而来,穿着一件半旧不新的棉袄,步履依旧匆匆,只是年过半百的他头上又增添了许多白发。记者蓦然想起1998年3月在河口镇采访时一位农村妇女的话:“我不认识他,只知道有个董阳,看戏时有个穿破袄的讲话,估计是他,他下雪天还亲自端泥巴搭戏台!上面干部来了不摆酒席,在农民面前不摆架子,下乡不坐车子,现在好多人谈论他、想念他。要有这种好干部,河口人民就会富起来,可惜这样的人为什么被调走了。”
苏州长城集团曾有辉煌历史,许多人对中央电视台广告“长城电扇,电扇长城”耳熟能详。然而,1999年初,当董阳接手时,长城公司却是一个烂摊子:负债5.7亿元,停产1年多,濒临破产。“那是一个谁也不愿接,谁也不敢接的烫手山芋。董阳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公司干部追忆道。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董阳找到了“病症”并开出了“药方”:减员增效,盘活存量,实施品牌战略……
五年下来,董阳走访职工家庭1000多次,赢得了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分流2383人,没有发生一起恶性事件,没有一次集体上访,没有一例劳动仲裁。公司办公室主任华致中说:“董阳每年都有2—3个月和职工一起劳动。2002年夏季的一天有位讨债者找来时,董阳正赤膊上阵拉着板车。来人说董事长都西装革履坐办公室,哪有这样的?由于劳累过度,董阳几次胃出血,可他拿点药后又甩开膀子和我们大干。董阳有次到北京出差,为节省费用,硬是在对方单位沙发上睡了一星期,深深感化了对方。”
公司副总经理夏国灿说:“我年龄比董阳大,但非常敬重他。他不惟上,只惟实,关心职工,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这样的领导共事,虽苦虽累,但乐在其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董阳就没有长城现在的稳定局面。”创元集团是长城公司的主管单位,该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吴志坚说:“董阳个性较强,有时难以听取不同意见,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责任感、事业心和工作能力都很强,他属两头尖的人,优、缺点都很明显。我们指出缺点,用其所长。”
苏州创元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葛维玲被称为伯乐,正因她的慧眼识珠,董阳才来到苏州。葛维玲这样评价董阳:本质上很优秀,不怕高压,不怕困难,是一般人不可能做得到的;董阳很有个性,没有个性就不是董阳;董阳在我们集团资产重组、企业改制中做出了很大贡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口镇:董阳你还回来吗?
董阳调离后的河口镇近五年来境况又如何呢?
记者采访中得知,董阳离开河口后,虽然该镇党委书记连换了三任,但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干部群众告诉记者,董阳上任后烧得民心大快的“三把火”(),现在又死灰复燃,且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按照湖北省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像河口镇这类乡镇领导最多为7-9人,而现在镇领导多达18人。此外,大吃大喝、抹牌赌博风重新盛行。一些领导工作作风也过于浮躁,车来车往,从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当年董阳骑自行车下乡工作到深夜的影子。两相对比,令人感慨万分……
采访中,董阳这样告诉记者:在河口工作11个月,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日子,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时暗暗下定的“死也要死在河口”的决心。如果将来有机会,我愿意到最贫困的乡镇和农民打一辈子交道。河口镇一些干部群众则说:我们想念董阳,盼望董阳式的好干部!
2004年4月30日《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