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法制——国家稳定的关键
所属图书:《九州心语》 出版日期:2013-10-01 文章字数:1143字

法制——国家稳定的关键

稳定是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实际运行效果的总体评价,是指国家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个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一种均衡有序的状态。任何国家要发展,都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一切有识之士的共识。要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教育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政策手段、法律手段,直至军事手段等等。其中,法律手段是维护国家稳定的最佳手段。

稳定性是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经过严格立法程序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不受一时一事偶发因素所左右,不因政党、团体或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正是它比政策、比领导指示更加稳定的优势所在。法制之所以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关键,就在于它是政局稳定的前提,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经济稳定的基础,人心稳定的保障。

法制是政局稳定的前提。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是比专制政治更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繁荣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是一种公开政治,它除去了专制政治的神秘面纱,把参与、竞争、决策、实拖、反馈等政治过程公开出来,以便公民有机会和可能参政议政,而只有用法律把政治过程规范化、制度化,才能实现政治的开放和透明。民主政治又是一种程序政治,公民和各政党组织只有按既定程序参与政治,才能保障一种公平竞争、稳定合作的政治秩序,避免权力更替中暴力、政变等非程序事件发生,破坏国家的稳定。而这种程序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才能实现。

法制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法律预先规定了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应该怎样行为和不能怎样行为的尺度,使人们在作出某种行为之前,就可预测到该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以纠正其行为的方向,减少危害社会的行为发生,从而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法制是经济稳定的基础。过去我们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行政权限过大,个人决断突出,政策任意性明显,缺少决策的程序规范和决策失误的责任规范,从而导致经济忽冷忽热,忽起忽落,失误不断发生。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增强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法制是人心稳定的保障。政权的巩固和局势的稳定最终不在于别的因素,不在于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而在于人心向背,即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在一个人们对生活工作具有保障感,对社会秩序具有安全感,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具有满意感,对国家命运前途具有责任感的社会里,安定团结、兴旺发达是不言而喻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沟通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疏通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渠道,使民情迅速上达,民意受到尊重,使党心、军心、民心,心心相印,从而实现国家稳定繁荣,社会长治久安。

1999年6月12日

九州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