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对子女,别做“奴隶”也别做“主人”
所属图书:《九州心语》 出版日期:2013-10-01 文章字数:862字

对子女,别做“奴隶”也别做“主人”

笔者从周围所熟悉的人中发现,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人的方法都不太妥当,特别是其中两类人最为普遍:一类是做子女的“奴隶”,一类是做子女的“主人”。

有的人特别是有的女人在结婚生子后,似乎自我就丧失了,从此她们生命的全部几乎都交给了子女。上班工作时想着子女,下班后立即回到子女身边,结婚前所有对人生的理想抱负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唯一想到的是多挣点钱让子女生活得好一点,唯一希望的是子女长大后有出息,能够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把子女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的人在对待子女的方法上必然要走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子女过分溺爱,一个是对子女过分严厉。

对子女的过分溺爱是当今中国社会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在蜜水中泡大,自然不知道苦为何物。有的人在结婚生子后就把全部身心放到养育子女上,她们有的成了伺候子女的“奴隶”,这对于社会、对她自己、对她的子女来说,都是一种不幸。“奴隶”不会养育出心理健全的子女,过分的溺爱必然会使孩子变得任性、专横。

对子女的过分严厉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不少父母的最大愿望,为此,有的父母从小就对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把自己不能实现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有的父母既希望孩子成为政治家,又希望他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害苦了孩子,使他们的课外负担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这类家长是孩子的“主人”,孩子是他们的“奴隶”,他们按自己的愿望和喜好要求孩子,孩子如果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不是吼就是骂,甚至棍棒相加。久而久之,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就会把父母当作自己的对立面,父母希望子女成才的愿望自然会落空。

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子女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是,子女并不等于就是父母自己。别做子女的“奴隶”,也别做他们的“主人”,让他们多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许这样他们会更好地成才。

1998年10月26日

九州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