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从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想到的
所属图书:《九州心语》 出版日期:2013-10-01 文章字数:1081字

从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想到的

清代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时说过一句话:“古史甚多,而人独贪看《三国志》者,以古今人才之众未有盛于三国者也。”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三国时期大小军阀特别是魏、蜀、吴三国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争夺确实是空前的。那个三顾茅庐占据“人和”之利享有爱贤美誉的刘皇叔不用说,就是那个“大奸雄”曹操也很爱惜人才的呢。为了得到关云长,曹操对他提出的三条苛刻条件满口答应;当关云长知道刘备的去向后,曹操能够忍受他挂印封金、过关斩将去投入自己敌人的怀抱,因为曹操知道关羽是个人才。为了得到人才,曹操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徐庶本来是刘备的谋士,曹操为了得到他,不惜采取卑劣手段把徐母捉来,大孝子徐庶因而被迫来到曹营。虽然后来徐母自杀,徐庶发誓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计,但曹操对人才的重视和争夺可见一斑。

最近读曹操晚年写的一首题为《短歌行》的诗,对曹操招贤纳才的急切心情很有感触。诗中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中以乌鹊喻人才,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喻人才不厌多,并表明自己只要像周公一样虚心接纳贤才,天下人就会诚心归附。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曹操这位一代政治家、军事家复杂而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要求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诗的末尾以周公自期自励,是曹操志在天下一统的自然流露。作者对贤才的渴求和高度重视,给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现代社会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三国时期为什么曹操的力量最强大?因为曹操拥有大批人才。出谋划策之士上百,能征惯战之将上千,大大超出刘备、孙权拥有的人才之和,因此孙刘联手也对付不了曹操。我们要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才问题至关重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只有创造人才成长和工作的有利环境,人才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人才不厌多。只要我们拥有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安顺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要加快我区的发展,除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培养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外,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纳各类人才也是一个重要条件。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政治上、经济上给人才以必要的关心,既要把人才招来,又要让人才安心留下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安顺的经济才会腾飞,安顺的各项事业才会大发展。

1998年9月26日

九州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