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良——钟情于民族文艺的“赤脚医生”
一、靠音乐沟通的情与爱
李汉良
1956年8月,李汉良出生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双拉村一个怒族家庭。
怒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为37523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福贡、碧江三县,另有少数聚居在云南兰坪和维西县以及西藏察隅县。怒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北部方言与南部方言。北部方言的怒族(贡山、福贡)自称“阿怒”“阿龙”,南部方言的怒族(碧江)自称“怒苏”;此外还有“阿依”“若柔”两个支系。
怒族支系“阿怒”是怒江流域最古老的居民,进入怒江流域的时间较其他民族,如傈僳族、藏族等都要早。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怒族,主要聚居于丙中洛乡、茨开镇、捧当乡等地,其中以李汉良的家乡丙中洛最为集中。
贡山怒族由于居住在“三江并流”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受外界影响较小,民族传统文化保存相对完好。丙中洛乡位于云南省西北端,坐落在怒江西岸山腰的一大块平坝上,北接西藏察隅,东望碧罗雪山。长期以来,多种宗教在这里并存共生,把人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而这里被誉为“人神共居的地方”。
怒族在历史上与藏族、傈僳族、独龙族等民族交往频繁,其语言文化等受到了这些民族的影响,但也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民间习俗、文学艺术。怒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仙女节”(即“乃仍节”)、桃花节等,有自己的创世传说《创世记》及其歌唱版本“本曲”,传统乐器有“达比亚”(也称“达边”,形似琵琶而略小的四弦弹拨乐器)、竹笛、“拟力”(也称“匹哩”,竹制吹管乐器)、“满果”(口弦)等,舞蹈则有蝴蝶舞、猴舞、锅庄舞、丰收舞等。如今,贡山的“仙女节”(民俗类)、福贡的“哦得得”(传统音乐类),都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怒族人民善于演奏民族乐器,孩子们打小就要学习,如果大了还不会,就会被认为是笨,甚至可能连对象也找不到。怒族小伙向姑娘求爱时,首先向姑娘弹响怀里的“达比亚”,倾诉心中的秘密。姑娘听到求爱,会吹起“拟力”作答。双方用乐器和音乐交换意见、交流感情,从思想到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弹”和“吹”,男女青年都能从对方的旋律和音色中理解其中的含义。据说有的青年从认识到结婚没有说过一句话,完全靠音乐来沟通,可谓绝无仅有、独具一格。
怒族桃花节节庆场景
双拉村民间艺人器乐合奏(后排中为李汉良)
生长在贡山丙中洛乡的李汉良,从小就受到了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在他身上,清晰地体现出了我国各地少数民族人人能歌善舞、传承口承文艺的特点。他不仅能讲述众多怒族民间故事,擅长吹拉弹唱,而且能编会写,在他身上,也体现出了民间艺人多才多艺的本色。
二、钟情于民族文艺的“赤脚医生”
怒族人民主要从事山地农业,作为民间艺人的李汉良,首先也是一个农民。不同的是,除了下地劳动,他还是村卫生室的医生(“赤脚医生”)。而他成为民间艺人,既有生活环境的习染,更有他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拳拳之心。
居住在深山峡谷的贡山怒族很少与外界接触,平时的娱乐活动,多是酒后自发的村落歌舞晚会。这样的歌舞晚会是与他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歌舞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歌舞。每年七八月份是农活较为清闲的时节,村里的人们喜欢聚在某家喝酒,酒后往往就会上演家庭式歌舞晚会。夜幕降临时,人们喝上香甜的咕嘟酒或是自酿玉米酒,围绕家中堂屋里的“中柱”,或者是在村寨的广场,将“达比亚”弹响,歌舞表演便在轻松的气氛中拉开序幕。正是如此环境,成就了李汉良这样的民族民间音乐艺人。
怒族民歌有叙事歌、山歌、劳动歌、儿歌、祭祀歌、悼念歌等种类。与一般山歌的轻松自由相比,叙事歌就要庄重严肃多了。怒族叙事歌名为“本曲”(贡山怒语,也称“办汝”),意为“围坐火塘歌唱”。它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天地形成、人类繁衍、民族历史、个人遭遇等,在婚嫁、节日、新房落成等群众聚会时,由具有丰富知识的老年歌手演唱。“本曲”规模宏大、曲目众多,当地人曾如此形容“本曲”曲目之多:“如果从晚上出现第一颗最亮的星星时开始唱,一直到天亮时候的第一颗星星照到怒江中游泳的鱼儿身上时才能唱完。”
将酒、歌、火合作一处的李汉良
李汉良非常注重本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到目前,他已搜集创作了《嘎瓦嘎普》《家乡变了样》《救月亮》《怒寨情歌》《赶乌鸦》和《孔雀舞》等近70首怒族民间歌舞作品,其中《孔雀舞》和《怒寨情歌》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六届农民文艺会演中分获一、二等奖,《赶乌鸦》还荣获了省级一等奖,并曾多次参加各种文艺会演。
精湛的技艺和众多的荣誉,让李汉良在贡山民间文艺界有了较高的声誉和较大的影响。2002年5月,他被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民间音乐艺人”,是目前贡山县为数不多的几位省级民间艺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8年11月,著名作曲家张千一一行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采风,到贡山县丙中洛乡拜访李汉良,交流了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感受,李汉良为艺术家们表演了怒族以及兄弟民族独龙族的民歌。
如今,李汉良一如既往,默默无闻地传承和宣传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这里,我们不妨引述一位采风者对李汉良生活状态和艺人情怀的动情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