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冠生与冠生园
冼冠生
解放前,在贵阳大十字一侧,处于中山东路和中华南路交接之处,有一家粤式茶点铺,名叫“冠生园”(开设时间大约在抗战初期)。
铺面不大,但分外显眼。亦中亦西的建筑,分内外两间,上下二层。楼上楼下,从早到晚,喝早茶、午茶、晚茶的人流不断,生意煞是兴隆。屋内摆几张长方桌,四周几张靠椅。楼下后进是厨房,浓浓腊香气、叉烧包热气从内间传出来。服务的小姐来往忙碌,端茶上水笑容可掬。内间的出力活,多为男士担任。
这家规模不大、店面不大的茶点糕饼铺,却是当时贵阳唯一的一家广式餐饮店。不仅广东顾客常来喝茶(实际上是吃饭、就餐),就是一些寄籍贵阳的下江佬,一些老贵阳,比如商店老板、公教人员、居家老人小孩、学校师生等各阶层人物,也常来“尝尝新”。
冠生园不做大型宴会,不办婚庆宴席,也不送外卖。但是,一家人聚会,或者老人办寿亲友聚会,还是乐意举办的。届时,烤乳猪、咕噜肉、白斩鸡、广式腊味饭、各种煲汤也会陆续上桌,让顾客赏心悦目,大快朵颐。
抗战时期,许多美国盟军来华助战,贵阳也驻有部分美军。“冠生园”是他们常去的餐厅,那里的甜点加上糕饼,也是对外国朋友颇有吸引力的。因此,座上常有黄发绿眼的美国军人,仿效中国人执筷子挟饺子、叉烧包。园内也备有西式刀叉,那就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了。
每逢佳节,园内也制作应时佳品,对外供应,如端午节的粽子,有咸肉粽、甜味红豆粽、叉烧腊味粽、豆沙粽等。中秋节他家生产的月饼更是花色多样,品种齐全,诸如广式叉烧、蛋黄莲蓉、芝麻五仁、洗沙金钱等,味道鲜美,风味绝佳,顾客盈门,供不应求。机关团体、学校师生、居家人户、过往行人,竞相购买。
冠生园的主人,原名冼冠生,广东人。抗日战争事起,他不愿做日寇的顺民,就背井离乡,举家从广东迁往西南,辛勤经营餐饮业。就如当时从广东迁到贵阳的阿嘛照相馆一样,他们“广人”彼此都有联系,而且团结互助。阿嘛彭家的一媳妇,还在冠生园帮忙料理一阵子过。
冼冠生除在贵阳开店外,当时在重庆、昆明、成都等地也设有分店。由于他的社会名声,对抗日事业乐于捐赠资助,以后他被选为重庆的国民参议会的参议员,也与各界贤达人士,参与国事,参政议政,共商抗战和建国大计。记得那年(1938年),时任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议会议长的汪精卫,由重庆飞往河内后,发表了媚日投降的叛国宣言。当时也是参议员的爱国侨领陈嘉庚立即发出了声讨汪逆卖国行径的通电。冼冠生极力支持陈老的正义行为,他也和其他议员在这则通电上签了字,严厉声讨汪逆卖国求荣的无耻行为。一时之间,西南、西北各地民众,义愤填膺,纷纷集会谴责汪精卫一伙,表示抗战到底,决不妥协。
如今,在贵阳仍保留冠生园的名称。前些年,南京冠生园制作的月饼发生质量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不过,这与冼冠生毫无关系,他本人已作古多年。我相信,如果他活着,他经营的冠生园不会出现什么月饼质量问题,因为他是极其注重诚信的人,也是关爱人民大众的人。
如今,知道冠生园的人很多,每逢中秋,买到冠生园月饼,品赏冠生园月饼的人也多。但是知道该园的创始人冼冠生先生其人事的,恐怕就很少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