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苏维埃银行轶事
遵义苏维埃银行
走进遵义苏维埃银行纪念馆,在陈列的许多照片中,我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仔细一看,果然是我省史学界专家陈福桐先生。回到贵阳后,我登门拜访了他,听他讲起70年前的一段往事。
1935年元月,红军占领遵义城之后,为了教育群众,团结群众、打击敌人,便派出红军小分队到四乡发动群众,宣传红军的主张和纪律。鸭溪乡下陈福桐的家中驻扎了一个姓黄的教导员和几个红军战士,他们写标语、作演讲,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斗劣绅、济干人的革命活动。陈福桐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红军并不是国民党政府宣传的那种“共产共妻”之帮,而是秋毫无犯之师。于是,陈福桐心生回遵义城里家中看看的念头。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黄教导员后,黄操着江西口音对他说:“好啊,回城里的家中瞅瞅,你家是不是被我们‘共产’了。”然后给他开了一张路条。并提醒他,不要在夜间走路,怕发生误会。第二天,陈福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大早就从鸭溪出发,每遇设卡的卫兵,他一出示黄教导员开的路条即顺利通过。下午平安回到遵义城,他发现街上行人稀少,远处还不时传来稀疏的枪声,但许多商店还是照常开门营业。当他回到坐落在刘家湾(现万里路)家中时,看到一切完好如初,他对黄教导员的宣传心悦诚服了。
陈福桐有位叫李枝瑜的表兄,是遵义城里第一批参加迎接红军进城的积极分子之一,而且主动配合红军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当他得知陈福桐从乡下回城的消息后,便上门对他说,“红军的苏维埃银行设在老城杨柳街犹国才公馆里,你赶快代表你父亲到那里去交150块大洋,他们出具证明,你家就不被‘打土豪’了。”陈福桐听后不以为然地对他说,“我家以经商为主业,兼有少许田地,根据红军黄教导员讲的政策,只能算为小工商业者,无论如何排不上土豪的名单。”第二天陈福桐出门四处走走看看,更清楚地了解了苏维埃银行的情况,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期就建立了苏区的中央银行,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为行长,管理缴获的金银浮财和开明绅士支援红军革命捐资的钱财,用于发放红军部队的粮饷和军械费用,有的兑换成苏区中央银行印制的纸币发给连队购物,如有余下的伙食尾子,又由连队发给士兵自用。但是这种自制的纸币到了新占领的地区必须兑换成当地流通的银元或货币才能管用。建在遵义的苏维埃银行就担负得有这种兑换任务。陈福桐想:“虽然我家不属土豪,但到苏维埃银行去捐点钱,也算是对红军的拥护和支持呀。”于是,当天晚上,他便从家中的银柜里数出150块银元用兰花布包好,走进苏维埃银行。他见大院的右厢房里,两位红军干部在一张长条桌前坐着,桌上点着一盏马灯。两位红军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向他宣传苏维埃银行的性质和任务,收下了他带来的银元,出具了一张收条,上写“收到遵义商人陈济舟(福桐之父)银币150元”。落款是红军部队的代号。一位红军同志将他送至门口,握住他的手说:“感谢你家对革命的支持,请你把收条一定保存好。革命胜利后,我们会还本付息的。”
“那张收条呢?”当时我非常关切地问陈老。
“开始还保管得很好,后来就东藏西躲的,不知弄到什么地方了。”陈老不无遗憾地说。
2000年年底,遵义筹备恢复苏维埃银行时,派专人到贵阳请他回忆这段历史,并为他拍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