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初期的黔籍将领
旷继勋
在人民军队创建之初,贵州人就这支军队奉献了自己子弟的鲜血和生命。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建军初期黔籍将领的一些情况。
在震惊中外的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中,据笔者所知,在上层的指挥员中有周逸群、欧百川、秦光远三位贵州人,还有当时在基层而后来成为上将的杨至成。
周逸群是贵州铜仁人,1896年出生,1919年到日本留学,1923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贵州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入黄埔军校学习。1925年2月任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主席。1926年后,任北伐军左翼军宣传队队长,第一师政治训练所所长、第一师和二十军政治部主任。当时第一师和二十军都是贺龙同志领导的,在周逸群的帮助下,这支部队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军。1927年蒋介石于4月12日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7月15日汪精卫也撕下左派的假面具,蒋汪合流。贺龙在这关键时刻,坚决站在共产党人一边,投身革命,担任了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周逸群在周恩来领导下,与贺龙、刘伯承一起制定作战计划,进行战斗部署,指挥起义战斗,终于在八月一日凌晨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8月2日,周逸群被任命为二十军第三师师长,随后带领部队南征,并在行军途中与谭平山一道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
潮汕失败后,周逸群继续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后与贺龙一起开辟湘鄂西根据地和创建工农武装,历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湘鄂西特委书记、红六军政委、红二军团政委。1931年3月被坚持“左”倾错误的中央代表撤销了领导职务,离开洪湖根据地。同年5月,在岳阳地区遭敌人伏击,不幸牺牲。国民党右翼分子曾在南昌起义失败后评论说:“没有周逸群,就没有贺龙,没有贺龙就没有南昌暴动。”
参加南昌起义的高级将领,还有贵州松桃的欧百川。1894年,欧百川出生于松桃盘信镇的一个苗族农家。1918年投笔从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抗日战争。他原是黔军第一师第二旅第一团团长。1926年贵州省省长彭汉章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贺龙在第九军任第一师师长,欧百川率团编入贺部,随贺参加北伐战争。从此,欧百川在贺龙领导下英勇作战,并建立了战斗情谊。1927年春,贺龙任二十军军长,欧百川被提升任二十军第一师副师长。
1927年宁汉分裂后,二十军与叶挺军长率领的十一军奉令向九江、南昌进发,8月1日,在党的领导下爆发了南昌起义。欧百川的二十军第一师的任务是解决驻赣第九军教导旅和第三军的留守部队,经过激战,出色完成了任务。8月5日,起义部队开始南征,途中前敌总指挥贺龙任命欧百川为前敌司令,统一指挥前方作战部队,由此可见贺龙对欧的赏识和信赖。尽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起义部队在潮汕、海陆丰地区遭到很大损失,欧百川也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但在20多年后,贺龙元帅1950年夏在西南军区欢宴欧时,向与会人员介绍说:欧百川同志是“南昌起义时第一师副师长,由南昌到海陆丰,都是他负责前敌指挥,在前面开路”,并肯定欧“确实是我们党的参加南昌起义的高级指挥员,还有二十军第二师师长秦光远,是贵州镇远人”。
南昌起义时虽然是基层军官,但在后来为我军后勤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杨至成将军,是贵州三穗人,1903年出生。早年在家乡读小学,后考入贵阳甲种农业学校学蚕科。毕业后于1923年初入驻川黔军,开始军旅生涯。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秋经周逸群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杨至成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学习期间,参加了粉碎聂斗寅叛变的战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分配到贺龙的二十军三师六团六连任指导员,并于7月3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杨至成所在的六团和教导团在周逸群率领下,主攻大校场敌军,为南昌起义的成功立下了首功。
随后,杨至成所在的六团和教导团全力掩护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南下。在潮汕,杨至成任六团六连连长,率全连守城北江边山头,战斗激烈,从上午打到下午全连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杨至成率剩下的10余人冲出包围,后与二十五师会合,并于1928年1月在朱德率领下举行湘南起义。朱德、毛泽东两支革命部队在砻市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杨至成任第十师二十八团一营四连连长。
在以后的革命征程中,杨至成先后任红四军、十二军副官长、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长、军委总供给部长、中央红军大学校务部长兼供给学校校长。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杨至成任一方面军后勤部长、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长。1938年夏去苏联学习并治病,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46年1月回国后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卫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委。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杨至成任军需部长。经过他与我军后勤战线同志们的努力,先后在东北建立起近百个军工企业,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建国后,杨至成先后任华中军区军需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校(国防大学前身)副院长,1955年授上将军衔;战争年代他曾三次负伤,身体虚弱;建国后又患冠心病,60年代初期病情日趋严重,才不得不休养治疗,1967年2月在北京病逝,终年64岁。
建军初期的另一位贵州籍将领旷继勋将军,1895年6月生于思南县,19岁入伍川军,因勤奋好学,逐级提升至旅长。在这期间与进步军官组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夏,旷继勋率部在遂宁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总指挥部”,旷任总指挥。起义后在强大的敌人围攻下被扼杀了,但它却是在西南地区首先向反动势力宣战的创举。
1929年秋,旷继勋到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0年春被党中央任命为红六军军长,周逸群任政委,后与贺龙率领的红四军会师。成立了前敌委员会和红二军团。贺龙任红二军团军团长兼红二军(红四军改)军长,周逸群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红二军团政委,旷继勋继续担任红六军军长。旷部屡建战功,连克湘鄂十余座城市,大振红军声威。1931年1月,红十五军和红一军万余人合编为红四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委、徐向前任参谋长。正当旷继勋连续打破敌人对红四军的两次“围剿”,使鄂豫皖根据地连接成一片时,张国焘以反“右倾”和“反立三路线残余”为名,免去了旷的军长职务。
1931年10月,旷继勋到皖西组建红二十五军并任军长。11月率红二十五军与红四军会合,组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旷仍为红二十五军军长。1932年夏,在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下,红军伤亡过重,根据地不断丢失。张国焘诿过于红军指挥员,旷继勋被撤职。1932年12月底,红四方面军在川北成立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旷继勋任主席,不久又被张国焘打击报复,调任通县军事指挥长。1933年6月,张国焘以“通敌”罪名将旷秘密杀害。这一大冤案,现已昭雪,但带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饮水思源,我们对革命前辈和先烈们更加怀念。